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聚乙烯亚胺(PEI)和聚合氯化铝(PAC)两种阴离子垃圾捕集剂对APMP浆阳离子需求量的影响,并研究APMP浆配抄文化用纸过程中,两种阴离子垃圾捕集剂与成纸施胶度、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内聚力等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EI和PAC是两种有效的ATC,可有效中和阴离子垃圾的负电荷,但也有一部分被带负电的纤维所吸附。相对而言,PEI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PAC,PEI的用量以0.1%~0.2%为宜。PEI和PAC的使用可显著提高AKD的施胶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纸张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撕裂指数和内聚力。其中,PEI对纸张施胶度和内聚力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PAC,在其他三个强度指标上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4.
Valley打浆预处理制备微晶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酸液对纤维素的渗透效率,提高酸水解反应平均速率,减少酸用量、缩短酸水解反应时间,本研究以针叶木溶解浆为原料,通过Valley打浆机对纤维原料进行预处理,探讨Valley打浆对盐酸水解产物微晶纤维素(MCC)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alley打浆后MCC平均粒径随打浆度的提高逐渐减小,打浆度为53°SR时,平均粒径由52.116μm降低至38.675μm,且粒径分布更加集中,MCC结晶度变化不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Valley打浆和酸水解最佳工艺,在保证MCC粒径和结晶度与未打浆预处理相近的情况下,Valley打浆后酸液用量减少了16.67%,反应时间缩短了42.86%。由此可知,Valley打浆预处理可以提高酸液对纤维素的可及性,实现了对MCC粒径的有效调控,同时降低酸水解负荷。 相似文献
5.
不同催化剂对麦草组分乙醇溶剂热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效清洁的纤维生物质组分分离技术是生物质深度精炼和高值化利用的前提。乙醇溶剂高温热分解是一项极具前景的生物质组分高效分离技术,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明显加快脱木质素效率。本研究在麦草乙醇溶剂热分离过程中加入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乙酸、MgCl_2、H_3PO_4以及3种催化剂与H_2O_2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对麦草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的加入对乙酸、MgCl_2催化半纤维素的脱除有明显的提高,而对木质素的脱除影响不显著; H_2O_2的添加对于H_3PO_4催化来说,木质素脱除率有明显的上升,而半纤维素脱除率则保持较高水平。当反应温度190℃、催化剂浓度0. 02 mol/L、H_3PO_4/H_2O_2质量比为5∶5时,木质素脱除率由单独H_3PO_4催化的80. 99%增加到88. 64%;半纤维素脱除率为68. 99%。 相似文献
6.
淀粉用量对植物纤维基泡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植物纤维为基材、(支链)淀粉为结构增强剂,采用热风干燥方式制备出可完全降解的植物纤维基泡沫材料,重点研究了淀粉用量对其微观结构与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淀粉用量进行调控,可以实现对植物纤维基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其压缩性能的增强;当淀粉添加量为8%时,可得到结构与性能表现较优的植物纤维基泡沫材料,此时泡沫材料的最小平均孔径减小到70.38μm,分布较均匀,各向异性比减小到1.26,更接近圆形,泡孔密度增加到1.47×10~5个/cm~3,并且表观密度较大为44.45 kg/m~3,孔隙率较小为95.57%,静态压缩性能提高,其中屈服强度约是空白样的2倍。 相似文献
7.
细菌纤维素用于制浆造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细菌纤维素经化学、机械结合处理及纯机械匀浆处理后的成浆性能,并对由处理所得的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片的纸页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细菌纤维素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用于制备造纸所用的细菌纤维浆:在植物纤维中添加适量的细菌纤维素可以较大的提高纸页的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漂白中金属离子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过氧化氢漂白以其漂白范围宽广、白度稳定性好、废水不含毒性氯化物且可实现封闭循环、药品可回收及节约能源等优点在纸浆漂白领域中一直倍受重视,尤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H2O2已成为全无氯漂白新工艺的主要漂剂之一。然而,H2O2在漂白过程中的无效分解导致漂白效率降低以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却一直是制约H2O2漂白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10.
在高级文化用纸生产中,纸张的色相是成品纸的一项重要品质。本文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在浆内和表面两种不同添加方式下添加4-磺酸和6-磺酸荧光增白剂及浆内染色后纸张白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CIE白度与ISO白度两种白度评价体系对荧光增白剂及染料对纸张色相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