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完全免费   14篇
  轻工业   3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茶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红茶菌的菌种分离鉴定、发酵机理研完、抑菌特性、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蚕蛹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蛹是一种潜在的食物资源,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在蛹皮中大约1/4为甲壳素成分,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的壳聚糖是一类重要的保健功能因子.本文主要从壳聚糖制备工艺、主要性质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几点展望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通量测序浏阳豆豉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研究浏阳豆豉传统生产工艺中不同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前发酵和后发酵3 d前后,微生物水平差异不大,但样品LY03即后发酵15 d时,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和样品LY01、LY02相比显示更加的多样性,微生物的门、纲、目、科、属均有明显增加,除部分没有确认的外,真菌多样性各水平分别为制曲成熟和后发酵3 d差别不大,但后发酵15 d显著增加,制曲成熟主要微生物属以根霉、曲霉为主,大量酵母菌参与后期发酵。细菌多样性变化显著,制曲成熟和经过洗曲后发酵3 d差异不大,但堆积发酵15 d各水平显著增加,芽孢杆菌属在全过程丰度高,乳酸菌种类较多和比例较高。这种堆积发酵时间不同,其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生产工艺的非标准化是否会影响到产品品质,特别是药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酵技术处理淀粉,安全无污染,且加工工艺简单,产品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发酵技术在淀粉改性上的应用将会是淀粉非化学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该文综述了发酵技术对淀粉理化特性(颗粒形态、糊化特性、老化特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淀粉发酵改性的机理以及发酵改性淀粉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发酵改性淀粉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使用复配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对菜籽油进行了粉末油脂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菜籽油粉末油脂制备的最佳配方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配比1∶1,芯材和壁材的配比1∶5,固形物质量分数25%,乳化剂添加量3.5%。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粉末油脂的包埋率达83.72%,总含油量为21.5%,表面含油率为3.5%,产品色泽及溶解性好。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将从自然发酵苹果醪中选育出的优良醋酸菌株GUC-7用于发酵制取天然的苹果醋液,再选择苹果汁、蜂蜜和甜菊糖苷等原料对苹果醋液进行调配,设计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配方:每100mL溶液中加苹果醋10mL,加苹果汁8mL,蜂蜜4g,甜菊糖苷0.05 g,制得风味独特的天然保健苹果醋饮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纳豆中的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纳豆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5种有机成分,挥发性有机物成分为47种,占总含量的80.49%,主要包括酮类、吡嗪类、醇类、酸类等15类有机挥发物。结论:纳豆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川芎嗪(26.223%)、2,5-二甲基吡嗪(23.835%)、2,3-丁二酮(15.648%)、三甲基吡嗪(13.484%)、三甲基恶唑(4.947%)、2-乙基-3,6-二甲基吡嗪(2.833%)、丙酸2-羟基-1-甲基乙基酯(1.803%)、2,3,5-三甲基-6-川芎嗪(1.758%)、3-羟基-2-丁酮(1.676%)、醋酸乙烯基酯(1.377%)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热处理、酸处理等不同的方法对四棱豆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四棱豆脂肪氧化酶的最适作用pH值范围为8~9,将pH值调至3以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四棱豆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在90℃热烫处理条件下,四棱豆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大大被抑制;巯基试剂与各金属络合剂联用时,对四棱豆脂肪氧化酶的抑制效果较好,可以明显钝化四棱豆脂肪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声波-酸解改性的麦麸粉不同添加量对面粉粉质特性、面团拉伸特性、面粉糊化特性以及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呈上升趋势,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则先上升后下降;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阻力、拉力比数随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延伸性和拉伸面积呈下降趋势,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峰值黏度、最低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及峰值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面团的硬度、弹性、黏附性、咀嚼性、内聚性和回复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综合得出,酸改性麦麸粉添加范围6%~9%可以改善面粉粉质及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用配米加工的鲜湿米粉的品质,以珍桂矮与株两优39两者混合所得的配米为原料,以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大米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磨浆粒度、蒸粉时间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配米加工鲜湿米粉最佳工艺条件,即大米浸泡温度为20 ℃,浸泡时间为3 h,磨浆粒度为100目,蒸粉时间为100 s,在此条件下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