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海湾扇贝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软烤贝柱的加工工艺,研究了预煮时间、调味品的添加量、烘干和烤制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确定软烤贝柱的适宜加工条件为:清洗后预煮3min,卤料中浸泡3h;80℃下干燥2h;远红外电热烤炉160℃烘烤4min。卤料最佳配方:每50g贝柱添加水100g,水中添加食盐3%,糖2%,料酒3%,白醋0.2%,味精0.2%。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蛋白基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蛋白膜表面亲水性,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蛋白基膜表面亲水性,处理时间60 s,处理功率110 W,基板间距4.3 mm,蛋白基膜的表面接触角最小,为30.32°。由于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处理后的蛋白基膜表面形成粗糙,不规则点状结构。红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蛋白膜表面含氧基团含量。总之,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基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为在食品包装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黄花菜多糖提取率,优化黄花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探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辅助超声工艺,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PAW辅助超声法对黄花菜多糖的提取工艺。使用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黄花菜纯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HCP)。对HCP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实验,考察HCP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黄花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23 mL/g、超声提取时间60 min、等离子体活化水制备时间90 s,此时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36.33%±0.04%,其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88.07%±2.25%、2.72%±0.04%和7.27%±0.44%。HCP由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为吡喃型酸性杂多糖,分子量为8.056 kD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CP呈片状且表面粗糙;HCP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在1 mg/mL的浓度下,HCP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能力分别达到83.02%和78.65%。本实验表明HCP有潜力成为降糖的功能性制剂原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杀菌前后分别鉴定出117种和119种挥发性成分。杀菌前的即食扇贝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3.21%、4.78%、2.06%、0.47%、0.25%、8.38%、0.03%、0.72%、32.58%、47.52%,数量分别为7、9、9、4、2、22、1、1、33和29种。杀菌后的即食贝柱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2.85%、4.48%、11.54%、0.90%、0.49%、7.81%、0.86%、0.55%、28.20%、42.32%,数量分别为9、11、11、6、5、15、5、3、32和22种,杀菌前后有67种成分相同。杀菌后的即食扇贝柱中酯类和呋喃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显著多于杀菌前。因此杀菌过程对即食扇贝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留和增香作用,使即食扇贝柱的风味更加浓郁,香气协调。  相似文献   
5.
基于ObjectARX的AutoCAD图形区域划分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零件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图形矢量聚集在若干视图区域内。针对AutoCAD生成的机械零件图,提出了3种图形区域划分方法,即基于实体包容矩形融合运算图形区域划分法、基于扫描线图形区域划分法和基于实体相交特性图形区域划分法,采用ObjectARX编程解决了图形区域划分问题。举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丙酮酸钙的应用与生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丙酮酸钙的各种用途及其化学合成路线,推动食品新资源的发展,并探讨丙酮酸钙在保健食品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叶黄素和DHA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率,以叶黄素与DHA藻油为芯材,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储存稳定性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pH 3.8、壁材质量浓度1.0 g/100 mL(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比1∶ 1)、单双甘油酯用量0.7%(以DHA藻油质量计)、芯壁比1∶ 2,在此条件下DHA包埋率为84.83%,叶黄素包埋率为82.71%,微胶囊产率为87.26%;与游离叶黄素相比,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展现出高的热稳定性和低的光解速率;在体外模拟释放实验中,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经2 h消化后,叶黄素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23.70%,DHA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2045%,而在模拟肠液中经4 h消化后,叶黄素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77.78%,DHA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84.09%。综上,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可提高叶黄素和DHA的储存稳定性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杀菌前后分别鉴定出117种和119种挥发性成分。杀菌前的即食扇贝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3.21%、4.78%、2.06%、0.47%、0.25%、8.38%、0.03%、0.72%、32.58%、47.52%,数量分别为7、9、9、4、2、22、1、1、33和29种。杀菌后的即食贝柱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2.85%、4.48%、11.54%、0.90%、0.49%、7.81%、0.86%、0.55%、28.20%、42.32%,数量分别为9、11、11、6、5、15、5、3、32和22种,杀菌前后有67种成分相同。杀菌后的即食扇贝柱中酯类和呋喃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显著多于杀菌前。因此杀菌过程对即食扇贝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留和增香作用,使即食扇贝柱的风味更加浓郁,香气协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酒糟废水的特点和其处理的情况,包括废水水质、处理流程和各处理单元的主要技术参数与处理效果。实验证明,以“厌氧-好氧”为主的生化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常压冷等离子体(atmospheric cold plasma,ACP)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其对不同类型食源性腐败微生物失活效果的影响,分别考察处理时间、电源功率、电极间距对菌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减少数随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电源功率的增大或者电极间距的减小而增加.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