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蛋白基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蛋白膜表面亲水性,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蛋白基膜表面亲水性,处理时间60 s,处理功率110 W,基板间距4.3 mm,蛋白基膜的表面接触角最小,为30.32°。由于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处理后的蛋白基膜表面形成粗糙,不规则点状结构。红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蛋白膜表面含氧基团含量。总之,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基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为在食品包装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黄花菜多糖提取率,优化黄花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探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辅助超声工艺,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PAW辅助超声法对黄花菜多糖的提取工艺。使用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黄花菜纯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4.
为了研究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杀菌前后分别鉴定出117种和119种挥发性成分。杀菌前的即食扇贝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3.21%、4.78%、2.06%、0.47%、0.25%、8.38%、0.03%、0.72%、32.58%、47.52%,数量分别为7、9、9、4、2、22、1、1、33和29种。杀菌后的即食贝柱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2.85%、4.48%、11.54%、0.90%、0.49%、7.81%、0.86%、0.55%、28.20%、42.32%,数量分别为9、11、11、6、5、15、5、3、32和22种,杀菌前后有67种成分相同。杀菌后的即食扇贝柱中酯类和呋喃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显著多于杀菌前。因此杀菌过程对即食扇贝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留和增香作用,使即食扇贝柱的风味更加浓郁,香气协调。 相似文献
5.
6.
7.
为提高叶黄素和DHA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率,以叶黄素与DHA藻油为芯材,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储存稳定性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pH 3.8、壁材质量浓度1.0 g/100 mL(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比1∶ 1)、单双甘油酯用量0.7%(以DHA藻油质量计)、芯壁比1∶ 2,在此条件下DHA包埋率为84.83%,叶黄素包埋率为82.71%,微胶囊产率为87.26%;与游离叶黄素相比,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展现出高的热稳定性和低的光解速率;在体外模拟释放实验中,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经2 h消化后,叶黄素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23.70%,DHA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2045%,而在模拟肠液中经4 h消化后,叶黄素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77.78%,DHA的相对累计释放率为84.09%。综上,叶黄素-DHA复合微胶囊可提高叶黄素和DHA的储存稳定性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杀菌前后即食扇贝柱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杀菌前后分别鉴定出117种和119种挥发性成分。杀菌前的即食扇贝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3.21%、4.78%、2.06%、0.47%、0.25%、8.38%、0.03%、0.72%、32.58%、47.52%,数量分别为7、9、9、4、2、22、1、1、33和29种。杀菌后的即食贝柱中,醇、醛、酯、酮、酸、芳香族、呋喃、酚类、烃和其他的含量分别为2.85%、4.48%、11.54%、0.90%、0.49%、7.81%、0.86%、0.55%、28.20%、42.32%,数量分别为9、11、11、6、5、15、5、3、32和22种,杀菌前后有67种成分相同。杀菌后的即食扇贝柱中酯类和呋喃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显著多于杀菌前。因此杀菌过程对即食扇贝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留和增香作用,使即食扇贝柱的风味更加浓郁,香气协调。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