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40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叶及其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法对艾叶及其卷烟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艾叶中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1,8-桉树脑、艾酮、艾醇、樟脑、龙脑、异龙脑、β-石竹烯、斯巴醇和γ-古芸烯。艾叶烟气粒相物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苯酚、1,8-桉树脑、龙脑、4-松油醇和绿花白千层醇。  相似文献   
2.
采用木糖与脯氨酸的混合体系,研究二者共同裂解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形成规律。首先对木糖和脯氨酸进行单独裂解,木糖裂解的主要产物为糠醛,糠醛占裂解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的45%,这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裂解时所形成的主要产物5-羟甲基糠醛(分别为28.9%、38.4%和37.4%)和糠醛(18.4%、35.4%和27.5%)有所不同,对木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裂解形成糠醛以及5-羟甲基糠醛的路径进行推测,认为木糖单独裂解时是通过脱水直接变成糠醛。同时,对不同比例的木糖和脯氨酸混合物进行共裂解,木糖和脯氨酸之间的比例对挥发性产物的形成比例具有明显的影响,脯氨酸的存在改变了木糖形成糠醛的路径,木糖主要经形成A-madori产物降解路线形成糠醛,脯氨酸在木糖降解路径中开始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然后脯氨酸才与木糖裂解形成的碎片反应而开始被消耗。木糖和氨基酸共裂解形成的挥发性产物的含量要低于木糖单独裂解时所形成的挥发性产物含量,这可能是木糖与脯氨酸结合形成了大分子物质,而这些大分子物质在裂解过程中主要是被碳化。共裂解形成的苯酚含量也比单独裂解时形成的苯酚含量有明显下降,共裂解形成的苯酚含量约为单独裂解时的33%左右。  相似文献   
3.
GC与GC/MS定量分析香料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总离子流法[GC/MS(TIC)]、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GC/MS(SIM)]3种仪器测定方式和2种定量方法———峰面积归一化法和内标标准曲线法对13种香料标样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内标标准曲线以及应用内标标准曲线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①对于内标标准曲线法,GC和GC/MS(SIM)分析的13种香料的CV均不大于1%,多数香料的内标法标准曲线的r>0.999,显示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和重复性,适宜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②GC/MS(TIC)分析的重复性以及所得内标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一般;③3种仪器测试方式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尤其是2种GC/MS方式。  相似文献   
4.
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所测定的 17种中性香味成分中 ,许多中性香味成分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明显增加趋势 ,增加幅度较大的成分有糠醛、糠醇、苯甲醛、苯乙醇、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和金合欢基丙酮等。在所测定的 12种碱性香味成分中 ,有吡啶、2 ,3-二甲基吡嗪、2 ,5 -二甲基吡嗪、2 ,3,5 -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2 -乙酰基吡啶等 6种重要碱性香气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 ,但碱性成分总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大幅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鼻区分不同国家的烤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区分不同国家烤烟的有效方法,利用电子鼻检测了中国、巴西、津巴布韦35种烤烟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并对电子鼻采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建立模型对测试样品的正确判别率为100%.结果表明:电子鼻方法是不同国家烤烟区分的有效方法,可为人工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经二氯甲烷浸提,进行GC/MS分析,对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21种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度20%卷烟2、5 mm滤嘴卷烟与参比卷烟(20 mm滤嘴、不打孔)相比,21种酸性成分总量分别减少了22.1%、26.3%。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不同酸性成分减少的程度不同,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物质减少较少。  相似文献   
7.
卷烟侧流烟气焦油、烟碱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根据CORESTA推荐的分析卷烟侧流烟气的方法和原理研制的鱼尾罩侧流烟气捕集装置 ,结合气相色谱 (GC)与紫外光谱 (UV)分析技术 ,对卷烟侧流烟气焦油、烟碱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共进行了两组重复实验 ,并与同一时期日本烟草公司测定的侧流烟气焦油和烟碱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实验采用的侧流烟气焦油、烟碱的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所有测试项目如抽吸口数、滤片和鱼尾罩上的焦油、烟碱等的变异系数都在 10 %以下 ,侧流烟气总焦油和总烟碱的变异系数都小于 5 % ,且与日本烟草公司的测试结果非常接近 ,说明该方法适用于侧流烟气焦油和烟碱的测定。同时 ,还对卷烟侧流烟气的捕集原则、侧流烟气的测试条件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无花果精油香味成分的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资源 ,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制备了无花果挥发油 ,平均出油率为 3.36 %。采用色质谱仪和谱图库检索法对无花果挥发油进行了定性分析 ,共鉴定出 6 1种香味成分 ,并采用气相色谱仪 (内标法 )对 13种主要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还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 ,结果显示 ,无花果挥发油能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 ,使烟气柔和 ,香气细腻 ,具有明显改进烟气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刺槐花浸膏,研究了提取时间对刺槐花浸膏产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刺槐花浸膏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4种成分,并且进行卷烟加香作用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刺槐花浸膏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透发性、浓度、细腻柔和、干燥程度、回甜方面均有所提升,余味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烤烟叶片与烟梗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带有氢火焰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河南、云南烤烟叶片与烟梗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叶片中共鉴定出25种酸性成分,从烟梗中共鉴定出24种酸性成分.总体上看,烟梗与叶片所含的酸性成分种类较为接近,90%以上的化学成分为双方共有.从烟梗与叶片所含的酸性成分含量对比看,叶片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有1 5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酸,如异戊酸和β-甲基戊酸等;烟梗中含量较高的是含有15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