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轻工业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甜高粱秸秆固体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秸秆固体发酵生产乙醇工艺流程为: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经过部分蒸料加热后与冷料混匀,使料温达到20℃左右,接种,入池发酵.经过4~5d发酵,发酵温度可从18℃升到40℃左右,糖的利用率可以达到47.6%,蒸馏后酒精度最高达到73%,平均为59%,平均出酒率为48.4kg/t.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株通过质粒转导而获得纤溶酶基因的下面发酵酵母在啤酒发酵中的特性,并进行规模为5L的啤酒发酵试验,对啤酒主发酵过程中5个主要影响指标—PH值、双乙酰、酒精度、实际发酵度、总还原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与对照菌株相比差异较小,且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具有可应用于保健啤酒生产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26SrDNAD1/D2区域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从野生沙棘果中分离出的两株酵母菌JHZ3、WKZl-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对这两株茵发酵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JHZ3和WKZl—2在较强酸性条件下发酵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对明胶、硅藻土、壳聚糖、果胶酶和PVPP(聚乙烯聚吡咯烷酮)5种澄清剂对沙棘果发酵醪液的澄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T600看PVPP和壳聚糖均超过90%,且PVPP的澄清时间为2d,壳聚糖为3d;壳聚糖加入量为0.15g/L时,%T600为90.53%;PVPP加入量为O.3g/L时,%T600为93.47%,增大PVPP加入量,%T600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赵红军  田瑞华  边文祥  付妍 《酿酒》2010,37(2):45-47
甜高粱秸杆含有大约15%~25%的糖分,能发酵产生酒精。通过勾兑可以将原酒制成清香型白酒。勾兑试验结果表明:先用0.1%的活性炭颗粒处理秸秆酒两天,会显著降低酒中的甲醇和杂醇含量;然后再用浓度为3%的活性炭颗粒处理秸秆酒若干天会有效除去酒中的秸秆味;最后,通过勾兑和调味配制出风味独特、酒体完整、具有特殊秸秆香味的清香型甜高粱秸秆白酒。  相似文献
6.
从天然沙棘果上成功分离到一株耐酸能力强、发酵力较高、凝聚性适中的酵母菌,命名为FBI#-2006.通过对酵母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比对和分析鉴定,菌株FBI#-2006属于Hanseniaspora uvarum种.该菌株可以直接利用沙棘果为原料,发酵生产特色沙棘果酒.  相似文献
7.
啤酒酵母分离纯化是啤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系统地介绍了啤酒酵母菌株的分离纯化过程,并且对其发酵力、死灭温度、凝集性等性能进行了测定;且在选育出的菌株中选择活力强、发酵速度快、发酵力高、有适度凝集性的菌株进行了扩大生产实验。  相似文献
8.
陈利娜  王德良  田瑞华 《酿酒》2008,35(1):57-59
根据细菌16SrDNA序列的特点,对啤酒中常见污染乳酸菌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合成了针对啤酒污染乳酸菌的特征引物。并用该引物对从啤酒厂分离到的7种乳酸菌进行了检测,PCR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够准确检测到啤酒中常见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9.
以糯米和经过发芽、焙炒后的燕麦为原料,使用白麦曲作为糖化剂酿造黄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主发酵时间18d、燕麦添加量为30%(原料总重的30%)、发酵温度26℃、酵母添加量为1.5‰(原料总重的1.5‰)。所研制的黄酒色泽金黄、具有燕麦独特的焦香味、口味醇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奶豆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游离氨基酸和氨基酸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