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化学工业 | 4篇 |
轻工业 | 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温、真空回潮及烟叶复烤杀虫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控制贮烟害虫,提高防治的安全性,进行了高温、真空回潮对烟草甲的杀虫效果、烟叶复烤杀虫工艺参数确定以及复烤温度对烟叶吸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烘箱内温度100℃,历时4min各虫态烟草甲全部死亡;真空回潮具有杀死各种虫态烟草甲的作用,真空度越高(真空回潮机温度越低),烟草甲成虫、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越高,卵孵化率越低,当真空回潮机内真空度为99.02%,温度50℃,保压1 min时,各种虫态烟草甲全部被杀死;在打叶复烤线上,烟草甲成虫和幼虫耐高温的能力强,适当调整复烤干燥阶段的工艺参数,不能完全杀死烟草甲.采用真空回潮与适当提高复烤干燥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可100%杀死烟草甲. 相似文献
3.
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为评价卷烟产品的危害性,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方法.用于分析评价的163个卷烟样品购自于中国市场.在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29种有害成分(包括4种TSNAs、3种PAHs、8种羰基化合物、7种酚类物质、HCN、NO、NOx、NH3、CO、烟碱和焦油等)以及4种毒理学指标(小鼠吸入急毒试验、细胞毒性试验、Ames试验和细胞微核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烟气有害成分与毒理学指标的函数关系.通过采用无信息变量删除法和遗传算法,筛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7种卷烟烟气有害成分,即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7种有害成分对毒理学指标影响显著,相关模型留一交叉验证的相对误差小于40%,对小鼠吸入急毒试验、细胞毒性试验、Ames试验和细胞微核试验的R2值分别为0.524、0.595、0.504和0.571.基于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建立了一种新的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H=Yco/C1+THCN/C2+YNNK/C3+YNH3/C4+YB[a]P/C5+YPHE/C6+YCRO/C7式中:Y--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C1~C7--参考值.应用研究建立的危害性指数对上述163个卷烟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危害性指数排序不同于卷烟焦油量排序.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人尿样中丙烯醛和巴豆醛巯基尿酸类代谢物--N-乙酰基-S-(3-羟基丙基)半胱氨酸(3-HPMA)、N-乙酰基-S-(3-羟基丙基-1-甲基)半胱氨酸(3-HMPMA)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该方法以3-HPMA-D、3-HMPMA-D,作内标,采用Isolute ENV+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Agilent Extend C<,18>柱分离,多离子监测模式检测3-HPMA和3-HMPMA,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8名吸烟者和8名非吸烟者尿样中3-HPMA和3-HMPMA的含量.结果表明:①3-HPMA和3-HMPMA的精密度为2.41%~11.22%,回收率为91.11%~114.66%,检测限分别为1.0和1.3 ng/mL;②8名吸烟者尿样中3-HPMA含量为943.05~6303.54ng/mL,3-HMPMA含量为1061.73~6373.74 ng/mL.8名非吸烟者尿样中3-HPMA含量为14.13~640.93 ng/mL,3-HMPMA含量为23.36~119.40 ng/mL. 相似文献
5.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联合作用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细胞毒性及其联合作用,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e-2B细胞)为靶细胞,分别用卷烟烟气中5种有害成分4-甲基亚硝基-1-(3-吡啶基)-1-丁酮(NNK)、氨、苯并[a]芘、苯酚和巴豆醛单独及两两联合染毒,用MTT法测定染毒24 h后的细胞存活率,计算细胞的平均半数致死剂量(LC50),用效应图解法对联合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NNK、氨、苯并[a]芘、苯酚和巴豆醛的LC50分别为87.2、395.5、5.4、61.9和6.9 mg/L;②NNK与氨、NNK与苯并[a]芘、NNK与苯酚、NNK与巴豆醛、氨与苯并[a]芘、氨与苯酚、氨与巴豆醛、苯并[a]芘与苯酚、苯并[a]芘与巴豆醛、苯酚与巴豆醛的LC50分别为46.2、10.9、14.1、30.4、76.4、86.1、39.0、6.1、1.1和22.1 mg/L;③(NNK与氨、NNK与苯并[a]芘、NNK与苯酚、苯并[a]芘与苯酚、苯并[a]芘与巴豆醛、氨与巴豆醛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而NNK与巴豆醛、苯并[a]芘与氨、苯酚与氨、苯酚与巴豆醛之间无协同作用.因此,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其联合作用的细胞毒性效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国产白肋烟烟碱含量偏高、白肋烟特征香气不显著等问题 ,提高其质量及可用性 ,于1999- 2 0 0 1年对我国白肋烟的品种选育、高香味适宜烟碱栽培调制技术、质量与香味成分的关系、醇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目前国内产区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品种 ;明确了降低烟碱含量和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关键技术措施 ;揭示了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白肋烟的香味物质组成及其异同 ,考察了生长、采收和调制过程中国产白肋烟 2 0种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找到了白肋烟醇化过程中烟叶品质的变化规律及醇化的最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7.
8.
9.
为评估卷烟烟气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效应,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对BEAS-2B细胞进行检测,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和IL-8的释放水平。结果表明:①卷烟烟气染毒会显著降低BEAS-2B细胞的存活率。②卷烟烟气染毒会激活磷酸化的ERK1/2、JNK1/2和p38信号通路,并且会诱导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8释放水平升高。③特异性抑制剂分别抑制ERK1/2、JNK1/2和p38信号通路后,炎症因子释放水平显著下降。卷烟烟气诱导的炎症受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该结果可为卷烟烟气诱导的肺部炎症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