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三聚氯氰为骨架,接枝氨基硅氧烷类物质KH-550,并将所合成产物N,N,N-三(乙氧基硅丙烷)三聚氰胺(TEPSMA)应用于纸质文物保护处理。通过加速热老化对TEPSMA处理前后纸张的pH值、抗张强度、碱残留及纸张纤维断裂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过TEPSMA处理后,纸张pH值得到明显的提高(从3.2到7.7~8.7左右),抗张强度亦从915 N/m上升到1300 N/m,且TEPSMA处理前后纸张颜色变化轻微(ΔE*=1.72);热老化实验表明,经过TEPSMA处理后的纸张pH值能够保持在中性或弱碱性并残留一定的碱,抗张强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值1200 N/m左右;对比处理前后纸张纤维素聚合度,处理后的纸张纤维纤维素聚合度下降轻微,表明纸张经TEPSMA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纸张老化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工艺制备纳米氢氧化镁(Mg(OH)2),探讨了工艺条件对纳米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将制备的纳米Mg(OH)2用于纸质文物的脱酸处理,通过加速热老化探讨纸张的pH值及抗张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超声波(40 kHz)和加温(90℃)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纳米粒径分布窄(17.9~86.6 nm)、平均粒径在44.2 nm左右的粒子;脱酸处理后纸张的pH值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4.5提高到8.5);热老化实验表明,脱酸处理后纸张pH值(7.5左右)和抗张强度(715N/m左右)比较稳定,从而能够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3.
4.
5.
6.
采用丙烯酸等单体改性氧化聚乙烯蜡,使其水性化,并将质量分数为2.5%的水性氧化聚乙烯蜡与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0.1%的三乙醇胺及硅酸钠进行复配,用复配液处理纸质文物;对复配液处理前后纸样的外观、pH值、物理强度性能和耐酸耐碱等进行测定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复配液处理后纸样的外观、质感、光泽度及耐折度无明显变化;经100℃老化处理72 h前后,复配液处理后纸张的pH值都能上升到理想值7.5~9.0,老化前后的抗张强度较原纸的分别提高38.5%和36.4%,且纸张耐酸、耐碱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氧化镁、羟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和纳米二氧化钛复配制备具有脱酸、加固和抗菌功能的多功能复配液,并将其应用在纸质文物的脱酸和修复方面。结果表明,经过复配液处理后,纸张表面pH值从3.69提升至8.75,碱残留达到0.620 mol/kg,纸张抗张强度由421 N/m提升至546 N/m;再经热老化后,纸张表面pH值仍能达到8.21,碱残留达到0.600 mol/kg,抗张强度仍能保持在521 N/m,从而起到了持续保护的作用。复配液处理后的纸张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达到28 mm。 相似文献
8.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