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探究玉米醇溶蛋白与3 种多酚在醇溶体系以非共价方式结合机理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且通过浊度、粒径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复合胶体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多酚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多酚引入玉米醇溶蛋白体系后,蛋白质发生荧光猝灭现象,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玉米醇溶蛋白与单宁酸(tannic acid,TA)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以氢键作用结合,升温使其结合常数降低,不利于结合,玉米醇溶蛋白与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以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复合物,逐渐升高温度有利于GA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相互作用;3 种多酚与玉米醇溶蛋白结合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1。此外,多酚与玉米醇溶蛋白结合后复合物紫外吸收强度明显增加,蛋白质折叠方式发生改变,非共价结合复合物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均有所增加。玉米醇溶蛋白与TA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使玉米醇溶蛋白与TA复合颗粒的粒径增大,表面电荷降低,其微观结构呈现规则的球形,且TA可作为一种交联剂,使颗粒间发生交联作用。玉米醇溶蛋白与EGCG及GA形成的复合纳米颗粒的表面特性及微观结构同样发生了改变,然而胶体颗粒间并未发生明显的交联现象,仍然呈现均匀分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油莎豆又称虎坚果,莎草科莎草属植物,原产于非洲,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农作物已被我国引进种植。油莎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其块茎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医学保健功能。从油莎豆主粮制品、饮品、发酵制品和其他制品几个领域,阐述了油莎豆非油制品加工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油莎豆块茎以及其提油后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力油水分离是分离水中油的一种物理方法,同其他分离技术相比,重力分离过程具有不需外加动力、装置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大规模推广容易、回收的油可再利用等优点.作者重点介绍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装备研究的进展状况,并讨论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葵花籽粕为原料,以氮得率和热处理物总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pH、过筛目数、料液比、处理时间对葵花籽粕酶法制备多肽湿热预处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湿热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pH 4.0,过筛目数60目,料液比1∶10,处理时间5 min。在最佳条件下,氮得率为98.14%,热处理物总氮含量为10.16%。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色法测定乳酸,以对羟基联苯作为显色剂,对显色反应条件,包括浓硫酸使用量、显色温度、保温时间和显色剂添加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使用量、显色保温时间和温度等对显色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进行显色反应,即加入待测样品量0.5mL,4%硫酸铜溶液加入量0.05 mL,浓硫酸加入量6mL,浓硫酸与乳酸沸水浴时间5 min,1.5%对羟基联苯添加量0.11mL,在30℃下水浴显色30min后再沸水浴90s,结果显示乳酸浓度在0~1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值基本呈线性关系(R2=0.997).  相似文献   
7.
郭婷婷  万楚筠  .  黄凤洪 《中国油脂》2019,44(11):108-111
以菜籽饼为原料,以微量成分Canolol、生育酚和植物甾醇萃取量为评价指标,研究r134a与丁烷质量比对亚临界混合溶剂萃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r134a与丁烷质量比6∶ 3,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30 min。在最佳条件下,Canolol、总生育酚和总植物甾醇萃取量分别为2.43、9.71、89.17 mg/100 g。  相似文献   
8.
水剂法提取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剂法对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的油脂和蛋白质进行同步提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固定浸提时间120 min,选取浸提温度、浸提pH、料液比、物料粒径为考察因素,以油脂提取率和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水剂法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60℃,浸提pH 9,料液比1∶7,物料粒径100~120目。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64.59%,蛋白质提取率为59.63%。  相似文献   
9.
脱皮核桃仁因其食用便捷、风味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风味是评价核桃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脱皮核桃仁的关键风味物质,选取3个品种核桃原料(清香、温185、大泡)分别进行脱皮和低温烘烤,采用九点标度法进行感官评价,并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法分析脱皮核桃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脱皮核桃仁整体感官上呈现脂味、甜味和奶香味,且苦味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在3个品种脱皮核桃仁中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6种、酮类2种、醇类9种、酯类2种、烃类4种、呋喃类1种和醚类1种。进一步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嗅闻技术明确了其中的9种关键致香成分,包括己醛、辛醛、壬醛、糠醛、苯甲醛、1-己醇、1-戊醇、2,3-丁二醇和2-庚醇,这些成分使核桃呈现生青味、脂香、焦香味和甜味;将9种致香成分与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壬醛、己醛、2-庚醇、2,3-丁二醇和1-戊醇是导致不同品种核桃仁感官差异的关键物质。研究结果旨在为核桃仁风味品质的提升和脱皮核桃仁休闲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双低菜籽优质后的优用问题,提高双低菜籽油和饼粕的副加值,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双低油菜籽中油脂,并对该工艺得到的油和脱脂菜粕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流量和原料粒径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最优工艺参数:萃取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120 min,原料粒度8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97.15%。经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双低菜籽油色泽浅,酸价与过氧化值都优于正已烷工艺,磷脂含量0.021 mg/g,为正已烷工艺的3.82%;维生素E含量17.26μg/g约是正已烷工艺的2倍,总酚与甾醇含量比正已烷工艺略低。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双低"菜粕植酸含量低,蛋白溶解度高,颜色浅,其品质明显优于正已烷萃取的脱脂粕。研究结果可为双低油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