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和GC-MS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得到的烤烟中性组分,建立了烟草挥发性、半挥发性中性化学成分分析的GC×GC-TOFMS方法。以云南楚雄产云烟85C3F烟叶为例,进行了GC×GC-TOFMS与GC-MS在分离能力、灵敏度和族分离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①GC×GC-TOFMS的灵敏度提高了10-82倍;②GC×GC-TOFMS的分离能力大大提高,在1DGC-MS上峰形很好的一个峰,被GC×GC-TOFMS分离出8种成分,因此定量更加准确;③C1、C2、C3、C4取代萘因性质不同而在全二维谱图上明显地分为不同的族。可见,GC×GC-TOFMS在分离、定性定量和族分离方面与GC-MS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④比较了国内6个主要烟叶产地云烟85的部分半挥发性中性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烟草中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各产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有关,以湖北恩施最高,其次是云南楚雄、贵州遵义、河南内乡、福建连城、山东安丘,但总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卷烟材料对烟气特征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卷烟材料中卷烟纸、接装纸、成形纸和滤棒是影响卷烟烟气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卷烟材料对烟气特征影响的实验基础上,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滤嘴通风度、焦油、烟碱和CO释放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求出了预测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所得预测模型可以对卷烟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吸烟机机型对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直线型和转盘型两种吸烟机对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分别使用SM400直线型吸烟机和RM200A转盘型吸烟机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对监控卷烟进行抽吸,并对卷烟主流烟气释放量(焦油、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及烟气水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两种机型测得总粒相物、烟碱基本一致,但RM200A测得一氧化碳、烟气水分均高于SM400测得结果,焦油则低于SM400。  相似文献   
4.
通过常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卷烟质量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同一品牌15批次卷烟产品的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总挥发碱、钾和氯含量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按临界值入大于0.8、0.85、0.9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①按入>0.8聚类,200610与200701,200601、200603、200604、200605、200606、200607、200608与200702,200602、200609、200611、200612与200703批次卷烟的常规化学成分比较接近;②按入>0.85聚类,200610与200701,200601、200603、200604、200605、200606、200607、200608与200702,200602、200609、200612与200703批次卷烟的常规化学成分比较接近;③按入>0.9聚类,200610与200701,200601、200603、200604、200605与200702,200606、200607与200608,200602与200612批次卷烟的常规化学成分比较接近;④当>0.8时,聚类结果与评吸结果较吻合,但个别批次不一致.因此,因子分析与灰色绝对关联聚类相结合,可以根据常规化学成分指标为同一品牌不同批次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GC/MS、GC×GC/TOFMS分析烟草半挥发性中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比较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在定性定量方面的差别,考察了色谱柱系统、操作条件(调制周期、柱头压力和初始温度等)对两维分离的影响,建立了烟草半挥发性中性化学成分分析的GC×GC/TOFMS方法,并采用这2种方法分析了云烟85的C3F烟叶的半挥发性中性成分。结果显示①GC/MS法共分离出400多个峰,鉴定出73种成分,而GC×GC/TOFMS法分离出近万个峰,共鉴定出569种成分;②在一维GC中峰形很好的β-大马酮的色谱峰,在GC×GC中经调制后被分离成6种成分1-氧化乙烯基癸烷、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二环[4,1,0]庚烷、二联苯、β-大马酮、10-乙酰甲基-3-蒈烯和正十四烷。因此,GC×GC/TOFMS分离能力更强,定性定量结果更可靠,更适合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