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GC和HPLC对共轭亚油酸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GC和Ag -HPLC对共轭亚油酸测定的异同点.将经TLC鉴定为游离脂肪酸的样品用三甲基硅重氮甲烷甲基化,用100m×0.25 的GC毛细管柱和Ag -HPLC来测定和比较共轭亚油酸(CLA)的组成.GC和HPLC这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很相近,但各有特色.GC不能将t,t-CLA异构体8t10t、9t11t和10t12t-CLA等分离,也不能很好地分离8t10c-CLA和9c11t-CLA;Ag -HPLC则可以将这几种GC互相不能分离的CLA异构体分离,GC还可以将8c10t、10c12t和9t11c-CLA分离.测定CLA时最好能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测定的两种样品CLA组成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其合成工艺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将水溶性的茶多酚通过冷喷雾法微胶囊技术变成油溶性的茶多酚,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壁材的组成是乳化剂A:B:C为8:0.3:1.7,其包埋程度达67.5%。微胶囊茶多酚在油中分散均匀,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A、PG。  相似文献   
3.
柿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鲜果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本文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柿子鲜全果以糕类的形式加工成既保留其营养成分。外观口感又好、且易储藏的方便健康食品,该技术对于一般的果蔬糕类产品加工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紫皮甘蔗中提取甘蔗红色素,研究该色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 自由基及NO2 的清除作用,以及在动物油和植物油中的抗氧化能力,以此来评价红色素的功能活性。结果表明:甘蔗红色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对NO2 的清除作用不太显著;在油脂中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猪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在豆油中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以核桃仁、莲子、酶解珍珠粉、芦荟全叶冻干粉、蔬果提取物(胡萝卜、桂圆、红枣、银耳)等为主要原料,强化VE、VC,采用挤压膨化结合添加活性抗氧化剂技术、微胶囊化技术等对所涉的蔬果活性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C和芦荟甙等)进行保鲜,加工生产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祛黄褐斑、润肠通便)的功能型蔬果胶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制产品置于37℃和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存放3个月,其功效成分储存稳定性良好,与对照组(保存0月)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这说明利用该工艺技术对所涉的蔬果活性成分进行加工和保鲜是可行的。该工艺的研究成功为我国大量水果、蔬菜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柿叶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植物资源。本文以柿叶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工艺,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份,去除柿叶青草味,突出柿叶独特芳香,提高活性成份的溶出率,保证了柿叶茶加工工艺及良好的感官特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水溶性的茶多酚通过冷喷雾法微胶囊技术变成油溶性的茶多酚。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壁材的组成是乳化剂A∶B∶C为 8∶0 3∶1 7,其包埋程度达 6 7 5 %。微胶囊茶多酚在油中分散均匀 ,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A ,PG。  相似文献   
8.
米糠半纤维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米糠半纤维素的生理功能、对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化学结构组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体外模拟消化各阶段的条件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毛蕊花苷含量在模拟消化作用4 h后降低,降低程度最高的是肠菌孵育样液,毛蕊花苷含量减少率为(71.26±0.96)%,其次是累加消化样液,达(28.46±0.50)%。模拟消化后各样液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均有所增加,增加程度最大的为肠菌孵育样液(P0.05),其次为累加消化样液。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各消化样液中均能检出毛蕊花苷的代谢苷元咖啡酸和羟基酪醇,活性实验表明后两者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高于前体毛蕊花苷。毛蕊花苷降解成具有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活性的产物可能是其在体内表现生理活性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苦瓜籽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丹  邓泽元  余迎利 《食品科技》2006,31(9):227-229
将-80℃的苦瓜籽仁迅速粉碎,用甲醇和氯仿提取脂类,并将提取出的脂肪碱法甲基化,通过TLC来分离纯化甲基酯,用100m×0.25mm的GC毛细管柱来测定脂类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苦瓜籽仁含有25种脂肪酸,其中MUFA为主要成分,占总脂肪酸的61.209%。MUFA中脂肪酸24:1n9含量最高,占51.220%。其次是油酸,占9.646%。SFA和PUFA的含量相当,分别为19.228%和19.563%。PU-FA主要是亚油酸,占13.416%。苦瓜籽中含有多种共轭亚油酸的异构体,共轭亚油酸占3.870%。苦瓜籽中11t-18:1含有0.460%,在人体内可能是9c,11t-CLA的前体。共轭亚油酸可能是苦瓜籽调节免疫、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的功能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