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食品广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兰真魏仁均毛朝明四川省卫生防疫站(610031)广告作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树立形象的手段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但是,某些食品企业不在产品质量上花力气,却在广告宣传上作文章,利用广告美化产品,欺骗消费者。为了加强对食品广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7.81%(255/917)和50.03%(6 844/13 679),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5.47%(76/137)。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是主要发生场所,暴发事件起数分别占41.77%(383/917)和34.68%(318/917)。结论 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微波法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银杏叶为原料,研究了用微波加热法提取黄酮。并通过改变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条件对产品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与传统浸提法对照,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效率高、省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HACCP的原理与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的13家熟肉制品厂的灌肠和酱卤类制品生产过程进行了危害分析。通过在各工序进行现场观察、工艺条件测量、采样检验、以及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类熟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消长变化的一般趋势都呈热加工后的急剧上升,并确定此与热加工后的缓慢冷却、再污染、非低温冷藏有关。同时还发现了造成食品微生物污染、残留、生长繁殖的其它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与研究。选择并确定了热加工温度与时间等数个“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银杏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是银杏黄酮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本文建立一种UV法的改进方法,并对其进行准确性、重现性、线性关系、添加回收率的研究。与未经改进的UV法相比,改进UV法具有检测准确度高、重现性和线性关系较好的特点,能满足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四川部分食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部分食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林玲,付松,兰真,谢碧俊,李恬四川省卫生防疫站(610031)食物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是近年来UNEP/FAO/WHO的全球食物污染监测计划中的重要项目。尽管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使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一起圆弧青霉毒素所致114人食物中毒。中毒者的共同食品是霉变柿饼主要中毒症状为腹痛、腹泻、头昏,全身不适。潜伏期一般2—6h,最短10min,(?)长21h,病程较短,一般2—3日内痊愈。剩余柿饼未检出肠道致病菌、致病性球菌和空肠弯曲菌,表面霉菌计数为49,000/克,是市售柿饼的21.3倍。分离出的优势霉菌为圆弧青霉,占产毒菌株的81.8%,用该菌株的粗提取物进行动物试验、可使小白鼠拒食、耸毛、多尿、腹泻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振颤、抽搐、死亡。解剖可见胃肠胀气、充血、肿胀、肠腔内大量稀便、腹腔注射组肝有坏死灶、灌胃组见肝点性出血。病理切片见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粘膜坏死、脱落、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为提高调查能力和规范撰写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1年四川省发病人数≥10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案报告,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挑选39项关键指标对报告内容开展质量评价。结果 有259起事件的结案报告纳入分析。报告质量评分分数范围为9~34分,中位数为23分。报告历年平均分呈明显上升趋势(r=0.964,P<0.001),但仍存在一定问题。53.67%报告未计算患病率,50.97%报告未计算临床特征比例,仅25.10%报告绘制发病曲线,仅有16份报告开展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66.02%报告未调查可疑食品加工过程,仅23.94%报告分析食品污染环节;采集水源样本、环境样本、从业人员生物样本的事件占比均低于40.00%;仅58.69%的报告得出准确的调查结论,44.79%事件未查明致病因子,60.62%事件未查明致病食品;32.43%报告的内容逻辑较混乱、条理不清晰,仅42.47%报告的全文格式规范。结论 四川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调查报告撰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