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共混法形成壳聚糖(CS)-大豆蛋白(SPI)复合膜,并将茶碱包埋于其中制备茶碱的定位控释载体。结合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复合膜的释放特性和表面形态,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大豆蛋白和壳聚糖之间存在交联作用;这种复合膜在胃肠液均呈溶胀状态,在模拟胃液中溶胀度较低,且在模拟肠液中降解速率较快。复合膜在模拟胃液中的释药速率相对模拟肠液要快,而且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溶胀度和释放率都随之降低,所有的复合膜对于茶碱的保护能保持至少7 h,因此壳聚糖-大豆蛋白复合膜可以用作控缓载体。  相似文献   
2.
光潜碱(或光产碱剂)在光照下可以分解并释放出碱,后者可用于碱催化的反应,即可将碱催化的热反应转变为光热反应。本文以a-溴代苯乙酮分别与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4-甲基吡啶和3-甲基吡啶合成了三种季铵盐,再通过阴离子交换合成了以四苯基硼为配对阴离子的三种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叔胺型光潜碱。采用核磁共振仪、实时红外吸收光谱(RT-IR)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跟踪了光潜碱的光化学以及光分解过程。UV-Vis表明紫外光照后三种光潜碱的吸收光谱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在260-320 nm产生了新的紫外吸收谱带,而两种甲基吡啶的光潜碱在λmax=450nm处的吸收峰消失;RT-IR显示三种光潜碱的苯甲酰基吸收在紫外光照后消失,但产生新的C=O吸收峰,DBU光潜碱的苯甲酰基吸收在紫外光照10s后消失,而甲基吡啶光潜碱的消失要慢一些。用DBU光潜碱进行了光催化多硫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光聚合反应,RT-IR跟踪实验表明,C=C双键反应速率快,在光照300s后完全转化,而巯基在光照300s后转化率才达到66.4%;对比DBU催化多硫醇与HEMA的迈克尔加成反应,证明DBU光潜碱的光催化多硫醇HEMA光主要是通过巯-烯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3.
末端环氧化超支化荧光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季戊四醇、偏苯三酸酐、环氧氯丙烷合成超支化聚酯,利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外围的羧基与二缩水甘油醚、甲萘胺反应,形成末端官能化超支化荧光聚合物,在获得荧光聚合物的同时,不仅保留了超支化聚合物的良好的相溶性,其热性能也得到了改善;通过DSC、TG、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合成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丙烯酸与多官能环氧树脂反应合成官能化环氧树脂,利用官能化环氧树脂对由环氧氯丙烷和1,2,4-偏苯三甲酸酐合成的超支化碱溶性聚酯进行改性,得到官能化环氧树脂改性超支化碱溶性聚酯;研究了树脂的组成对感光性和碱溶性的影响;树脂的E0达到4.80mJ/cm^2,反差r可达到2.54.结果表明,由于特殊的三堆球形结构,使得超支化聚合物在先致抗蚀剂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向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确定引起啤酒混浊的蛋白组分。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蛋白组分参与啤酒混浊的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MW 40kD 左右,25~29kD 和6.5~17kD 作为啤酒混浊蛋白组分,可能主要来自麦芽中的水溶蛋白,小部分来自麦芽醇溶蛋白。双向电泳分析证实了大部分的麦芽蛋白在酿造过程中发生降解和变性,并结合质谱技术鉴定得到BTI-CMe、germin E(Hordeum vulgare)和 protein Z 3 种组分可以抵抗酿造过程的热变性和水解作用,将成为啤酒混浊形成重要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季戊四醇、1,2,4-偏苯三甲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超支化聚合物,利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外围的羧基与亚硫酰氯反应使其分子外围的羧基酰氯化,通过傅-克酰化反应将苯乙烯引入到超支化聚合物分子末端,得到末端含苯乙烯结构的超支化荧光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将苯乙烯接到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外围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荧光特性表现为:激发波长为254nm时,其发射光谱的峰值为500nm~506nm;激发波长为365nm时,其发射光谱峰值在361nm~365nm。  相似文献   
7.
季戊四醇-偏苯三酸酐-环氧氯丙烷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季戊四醇为“中心核”,与1,2,4-偏苯三甲酸酐和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超支化碱溶性聚酯,利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外围的羧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在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外围引入反应性甲基丙烯酰氧基.研究了树脂组成对感光性和碱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分子外围的羧基及反应性甲基丙烯酰氧基含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碱溶性和光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酰氯为桥连剂,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交联壳聚糖微球(GCS)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制备了聚乙烯亚胺改性交联壳聚糖微球(PEI-GC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EI-GCS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EI-GCS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系统考察了PEI-GCS对甲基橙(MO)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EI成功引入到GCS中,制备的PEI-GCS的外观形貌为均匀的球形。在p H为3. 00时,PEI-GCS对MO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为622. 2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均可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共合成了六个全烷基化β-环糊精,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LBC和裂解气相色谱法(PyGC)对其进行表征.DSC的结果表明这些全烷基化β-环糊精在它们的熔点以下显示出稳定的过冷态和玻璃态.PyGC的结果表明长链烷基取代的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好.所有这些环糊精衍生物均可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用其分离甲酸和二甲酚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方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及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可供地方院校参考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及运行模式,包括人员构成、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充分利用大型设备资源,为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