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U(Ⅵ)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U(Ⅵ)的解吸和菌体内P的释放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 H=5时,在1 L50 mg·L-1的铀溶液中,投加枯草芽孢杆菌1.384 mg(干重,DW),2 h后,铀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85.34%和308.31 mg·g-1(DW)。随着作用时间从2 h延长至48 h,铀的解吸率从52.13%下降至36.25%,菌体内释放到溶液中的P浓度从0.12 mg·L-1增加到0.40 mg·L-1。枯草芽孢杆菌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行为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作用过程是放热,可自发进行。SEM-EDS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与水体中U(Ⅵ)作用后,菌体内部断裂呈短节状,铀沉积在细胞表面及周围,无明显晶体产物生成,FTIR图谱出现UO22+特征吸收峰,氨基、磷酸基团参与枯草芽孢杆菌与水体中U(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星花  周娴 《四川建材》2020,(1):192-194
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多项目同时在建的环境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常态,这意味着传统单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因此,对建筑企业多项目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应从单项目管理的束缚中转向多项目管理的方向,多项目之间资源配置的问题是多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多项目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多项目资源配置约束条件,基于多项目资源分类及其特点分析,创新性的针对不同类别的资源分别为建筑企业提出配置方法,以可更新资源为主要对象进行资源配置的研究,并通过一个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给建筑企业可更新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装配系统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微夹持器,因此设计了利用压电陶瓷驱动的二级放大的微夹持器并利用Pro/E对其建模,计算了其放大倍数和节点应力,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所设计的微夹持器进行张合量、放大倍数、应力、刚度及夹持力的分析计算,最后对微夹持器进行试制,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微夹持器设计合理,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采用“I”型半联合法生产海绵钛的过程中,影响产品杂质含量和布氏硬度的因素,以及造成产品Cl、C、Fe、N、Mn等杂质元素含量偏高和硬度较高的原因,并提出严格控制原料纯度、新反应器使用前的清洁、生产过程中工艺控制、破碎加工过程减少有害杂质的污染等的具体措施,供海绵钛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反光型、荧光型、夜光型和电致发光型高可视性服装的应用、分类以及检测评价,分析了各类高可视性服装的发光原理和优缺点,比较了国内外高可视性服装相关标准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其中电致发光型服装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可视性服装,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活化焙烧一步酸浸法代替活化焙烧两步酸浸法制备UGS渣的研究。结果表明,活化焙烧一步酸浸法最优工艺为:在Na_2CO_3与钛渣质量比4∶6、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1 h的条件下焙烧,所得焙烧产物经20%盐酸在110℃沸腾条件下酸浸1.5 h,煅烧后,获得Ti O2品位为96.66%、回收率94.5%左右,CaO+MgO含量小于0.5%,Fe含量0.5%,SiO_2含量0.7%,Al_2O_3含量0.9%的UGS渣。该制备过程的优点是黑钛石类矿物被活化后形成易溶出矿相,焙烧产物呈板条状,为酸浸除杂充分反应提供了条件。同时,将两步酸浸工艺减少为一步酸浸,可有效降低废酸排放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亮度差异的立体图像对如何影响立体融合,提出了对不同亮度差异的立体图像对识别融合的影响范围。通过8名被试对亮度差异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0的立体图像对融合识别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分析,给出了亮度差异对立体视融合的定量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反应时随着亮度差异的增大逐渐增加,但识别正确率逐渐降低。亮度差异为20以下,立体识别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反应时较短并且正确率很高。当亮度差异介于20~60之间,反应时急剧增加,正确率稍有降低。但当亮度差异达到60以上,不仅反应时急剧增加,而且正确率急剧降低,达到很难识别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8011铝箔坯料退火后产生了贯通气泡和微鼓区,气泡内部出现了大量AlFeSi相富集。气泡是由于内部AlFeSi相的富集促进氢富集和氢析出,外部致密的氧化膜阻碍氢析出共同作用形成的。微鼓区的内部AlFeSi相较少,也形成了类似气泡的空腔。因此,AlFeSi相的富集不是气泡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热机械处理制备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探讨了其主要工艺参数和第二相粒子对微观结构的作用机理,概述了热机械处理对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规律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热机械处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热机械处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过渡态计算软件CINEB模拟了不同元素掺杂到金红石型TiO_2膜后,氯离子在TiO_2膜的扩散路径和对扩散势垒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膜中扩散路径A具有更大的孔洞,钛和氯离子吸附性较弱,使氯离子扩散势垒较小,因此氯离子在路径A中更容易扩散。Al元素掺杂后铝原子失去电子转移到邻近的氧,氯离子和氧离子间存在较强的排斥作用,导致晶体结构畸变,有效阻碍氯离子扩散,提高耐腐蚀性能。Mo元素掺杂后,Mo的3d轨道与Cl的2p轨道有较强的杂化作用,Mo和Cl之间有较强吸附作用,使得氯离子很难脱离,因此提高材料的耐蚀性。Al、Zr、Mo、Nb的扩散势垒较高,对提高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显著作用。通过实验验证了Ti-5.5Al-3.0Zr-2.0Sn-0.8Mo-1.5Nb合金的自腐蚀电流最小,耐腐蚀性能最好,与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