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轻工业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利用谷物挥发成分引诱害虫以增进诱捕防治效果,测定常温28℃时10种谷物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相对含量及挥发物对印度谷螟幼虫的引诱效果。10种谷物的顶空取样—固相微萃取/气-质谱分析得到的挥发物质包括烷、烯、芳香族、醛、醇、酸、酮、酯和呋喃共9类物质。谷物间的挥发物种类和各物质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28℃常温下薏仁、荞麦、小麦、高粱、燕麦、小米、糜子、大麦、稻谷和玉米的挥发性特种类数量分别为30、26、23、22、20、20、19、16、15和15种。除玉米除外,有9种谷物均含其自身特有挥发性物质成分2~8种。燕麦、薏仁和高粱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30%、25%和23%,小麦、稻谷、荞麦和玉米的引诱率在近14%,小米、大麦、糜子的引诱率小于9%。对幼虫引诱率较高的燕麦、薏仁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高粱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对这三种谷物相对含量较高的醛类、酸类物质,以及其特有物质2-甲基-十六烷、3,5-辛二烯-2-醇、2,2-二甲基-1-辛醇、β-榄香烯、芳樟醇、柏木烯醇、雪松醇、正已酸乙酯、2,2,4,6,6-五甲基-庚烷、已酸、十三烷酸、邻苯二甲酸正丁酯等挥发性成分较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冻结温度对米发糕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8、-30、-80和-196 ℃四种冻结温度处理,对冷冻曲线、失水率、质构特性、白度、淀粉老化、电子舌、电子鼻、GC-MS及感官评定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发糕的冻结温度越低,越能有效缩短冻结时间,减小冻结损伤,降低失水率和米发糕的淀粉老化焓值。且-196 ℃组的白度值、质构特性与鲜样最接近,均显著优于其它三组(p≤0.05)。此外电子舌与电子鼻的PCA图显示冻结温度越低,其主成分阈值越接近鲜样。GC-MS数据表示冻结处理会降低米发糕总体醇类物质含量,其中-80℃组的醇类含量最高。米发糕经冻结处理后复蒸,其感官评分会相应下降,冻结温度越低感官评分越高。以上结果表明,-196 ℃冻结可以更好地保持冷冻米发糕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3.
4.
了解田间收获小麦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是进行科学防治和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基础。在防止后期害虫感染的前提下,从田间收获的水分含量为9.9%的泛麦8号(河南省漯河市田间采集)、水分含量为11.6%的郑麦7698(河南省濮阳市田间采集)和水分含量为13.2%的济麦22(山东省德州市田间采集)3个品种,在保持原始水分和适宜温度(25℃)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间的害虫发生与虫蚀粒率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泛麦8号在储存前期的120 d里样品中未检出玉米象成虫,15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3头/kg,27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7头/kg,经过240 d的储存后样品的虫蚀粒率一直为0%。郑麦7698储存45 d后样品中玉米象成虫密度为2.0头/kg,此时小麦的虫蚀粒率为0%;270 d后样品中的成虫密度达2.7头/kg,粮食的虫蚀粒率增至3.0%。济麦22储存4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3头/kg,虫蚀粒率为0%;7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7头/kg,虫蚀粒率为0.4%;270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达320头/kg,虫蚀粒率为7.4%。结果表明:收获后水分含量从9.9%至13.2%的3个小麦品种在田间均可感染玉米象;隐藏于籽粒内的玉米象虫卵在后期储存中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与数量受小麦水分含量影响显著,水分含量低的小麦样品中玉米象发育至成虫的时间明显滞后且数量少;收获后储存中小麦样品虫蚀粒率的增加与其水分含量、害虫发育时间以及害虫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射频加热防治5种储粮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粮害虫是造成粮食数量和质量损失的重要因素,为了寻求绿色、安全、生态的杀虫技术,本研究针对小麦中5种主要储粮害虫,使用频率为40.68 MHz的射频杀虫仪研究物理加热杀虫技术。针对粮库中常见的耐温害虫谷蠹,研究射频处理时间、极板间距及粮层厚度对射频杀虫的影响。筛选出射频杀虫的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研究对赤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和玉米象的杀灭效果,并初步分析射频处理对小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使用的射频杀虫仪,粮层厚度9 cm、极板间距10 cm、处理时间330 s为最优杀虫条件,在该条件下,其余4种主要害虫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射频处理对小麦中的水分、湿面筋值等成分不会造成显著变化,不影响小麦的食用价值。本研究为射频加热物理防治储粮害虫提供重要的基础参数,也为储粮害虫的绿色生态综合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解析小麦与碎麦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技术联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E-Nos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小麦与碎麦香气成分,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挖掘小麦与碎麦差异挥发物。结果 小麦与碎麦的香气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整体上小麦挥发物响应强度高于碎麦, 小麦变成碎麦后部分香气值损失, 氧化分子和芳香化合物显著降低, 脂肪酸类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酮类和胺类化合响应值较为接近。通过GC-MS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 10种挥发物组分在小麦和碎麦共同检出, 小麦和碎麦中烷烃类化合物较多, 小麦主要挥发物为柠檬烯、十五烯和壬醛; 碎麦的主要挥发物是苯乙烯, 柠檬烯和间乙基甲苯。基于小麦和碎麦挥发组分建立了OPLS-DA评估模型, 共筛选出7种差异挥发物判别小麦品质。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区别小麦和碎麦的方法, 分析了小麦与碎麦香气成分差异, 为小麦品质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粮食在储藏期间极易遭受储粮害虫为害,目前全世界主要采用以磷化氢熏蒸为主的方式防治储粮害虫。但是,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化学杀虫剂,储粮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害虫防治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气调作为替代化学杀虫剂的一种绿色储粮害虫防治方式逐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对气调杀虫的发展历程、杀虫机理、影响因素和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应用气调技术防治储粮害虫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储粮害虫对粮食及其制品造成的损失以减重、品质劣变为主。目前对储粮害虫防治主要使用熏蒸剂、防护剂等化学防治方法。随着害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不断增强,化学防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欧美国家已将昆虫生长调节剂引入害虫防控之中,其中包括保幼激素类似物-烯虫酯(methoprene)。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烯虫酯的研发历程、烯虫酯对储粮害虫的防控效果、昆虫的烯虫酯抗性对其防控效果的影响、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烯虫酯商业应用前景,以期为今后国内开展烯虫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潜在危害的储粮害虫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研究缺乏,掌握其磷化氢耐受力有助于科学治理。采用快速击倒和FAO推荐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大黑粉盗的KT50值和毒力方程,并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进行了比较,测定了100、200、300、400、500 mL/m3磷化氢模拟熏蒸中3种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时间的死亡率。磷化氢对大黑粉盗、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KT50值分别为7、127和3 736 min,相应毒力方程斜率值b为3.67、8.28和9.94,相应LC50值为0.008、1.34和5.88 mg/L。害虫不同虫态在100~500 mL/m3浓度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值于大黑粉盗卵为4~2 h、幼虫4~1 h、蛹4~1 h、成虫3~1 h,于赤拟谷盗为卵12~5 d、幼虫11~5 d、蛹13~7 d、成虫10~4 d,于锈赤扁谷盗为卵28~13 d、幼虫为18~9 d,蛹26~11 d,成虫17~9 d。相应的完全致死时间(LT100)于大黑粉盗卵为21~6 h、幼虫8~3 h、蛹9~6 h、成虫5~3 h,于赤拟谷盗卵为21~18 d、幼虫21~15 d、蛹27~18 d、成虫21~12 d,于锈赤扁谷盗卵为54~30 d、幼虫42~30 d、蛹48~30 d、成虫36~25 d。所测大黑粉盗为磷化氢敏感品系,其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为卵>蛹>幼虫>成虫,其耐受力远小于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