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TH-AADY和糖化酶代替传统液体酒母发酵,减少了用曲量,提高了发酵生产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食用酒精及大曲酒分别平均提高出酒率1.13%和5.31%,年创净效益分别为62.52万元和88.78万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黄酒前酵工序的生物胺生成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改进了生物胺定量检测法,该检测体系准确可靠,样品峰型对称分离度好且缩短了检测时间。分析了前酵工序中主要微生物,氨基酸,发酵醪酸度、糖度、酒精度、p H对生物胺生成的影响。发现前酵工序对成品酒生物胺的影响度为77.67%,第一次开耙阶段生物胺总量增幅最大,达到7.63 mg/L。研究发现主要酿造微生物中乳酸菌总数与生物胺总量成正相关,乳酸菌在搭窝期间生长速率最大,为7.13×106CFU/(m L·h)。在前酵工序中生物胺总量与发酵醪酸度、酒精度、p H呈显著正相关,与糖度呈负相关;前酵过程中主要生物胺与前体氨基酸也呈明显正相关。本研究分析了黄酒前酵中生物胺生成规律,有助于建立降低黄酒生物胺含量的更安全、科学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应用TH─AADY和糖化酶代替传统液体酒母发酵,减少了用曲量,提高了发酵生产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食用酒精及大曲酒分别平均提高出酒率1.13%和5.31%,年创净效益分别为62.52万元和88.78万元。(福贵)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的乙醛和杂醇油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小乐  夏梅芳  杨海麟  张玲  张斌  王武 《酿酒》2010,37(6):72-74
乙醛和杂醇油是饮用黄酒引起上头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外标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乙醛和杂醇油的方法,PEG-20色谱柱,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结果清爽型黄酒样品中乙醛含量达到40.5mg/L,杂醇油达到38.3mg/100m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7%~98.5%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973,相对标准偏差为0.83%~3.8%。  相似文献   
5.
夏梅芳 《酿酒》2003,30(1):63-64
0 前言黄酒与其它任何酒一样 ,都具有其特有的色、香、味所组成的风格 ,也就是说它的构成是通过色、香、味反映出来的。目前 ,国内外对黄酒的色、香、味的组成和它们的形成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据资料报道 ,日本专业人员对其清酒进行了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仪器分析 ,其色、香、味成份可确认的已有 2 40多种 ,我国酿酒工作者也在黄酒的成分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证明我国黄酒与日本清酒的成分大同小异 ,两者可以互为参考。由于各厂生产条件不同 ,每批生产的酒质量都不一样 ,为了使成品酒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必须进行勾兑 ,可使溶液…  相似文献   
6.
釆用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弥补曲中酶的不足,从而保证黄酒酿造过程中不因曲的加量减少影响酒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经生产试验,添加200 m L复合酶,酒中氨基酸态氮平均达到0.65 g/L,最高达到0.69 g/L。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浓香型大曲酒中添加活性干酵母,降低酒中乳酸乙酯的含量,使酒体四大酯的比例协调,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9.
利用黄酒糟生产优质芝麻香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梅芳 《酿酒》2006,33(6):96-97
研究开发利用黄酒糟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LC-MS/MS法分析清爽型黄酒中的嘌呤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嘌呤是引起痛风的关键因素,检测黄酒中的嘌呤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黄酒中嘌呤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清爽型黄酒中鸟嘌呤为0.67 mg/L,次黄嘌呤为0.62 mg/L,腺嘌呤为0.82 mg/L,总含量为2.12 mg/L。LC-MS/MS法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2%-100.6%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95,相对标准偏差为3.8%-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