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4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L-亮氨酸高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黄色短杆菌TQ5 35 1(Met- +Ile- + 2 TAr+SGr)和TQ5 35 6(Met- +Ile- +α ABr+ β HLr)为亲株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定向选育出一株L 亮氨酸高产菌TQ980 6(Met- +IleL + 2 TAr+SGr+α ABr+ β HLr) ,该菌株经 5L罐分批发酵 64h产L 亮氨酸2 2 7g/L。  相似文献   
2.
L-鸟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诱变 ,定向选育出一株鸟氨酸生产菌A1157,其遗传标记为Arg- +D Argr+SGr,并能耐受高浓度葡萄糖。对菌株A115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 ,该菌株L 鸟氨酸产量可达 9.85g/L。  相似文献   
3.
4.
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色短杆菌TQ980 6(Met- +IleL+2 TAr+α ABr+β HLr+SGr+Rifr3 0 0 μg/mL)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分别与LiCl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利福平抗性为 80 0 μg/mL的L 亮氨酸产生菌TK0 3 0 3。通过对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优化 ,产量由出发菌株TQ980 6的 2 2 7g/L提高至目的突变株TK0 3 0 3的 2 8 3g/L。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核糖高产菌的生物合成途径、高产菌种的生化特征及育种思路,认为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具有核糖的生产能力,转酮酶缺陷是选育核糖高产菌的关键,提高葡萄糖酸激酶或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和丧失孢子形成能力,则有利于核糖的大量积累,此外,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核糖的积累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谷氨酸高产菌WTH-1菌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引言 近年来,我国味精生产发展很快,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外采用一次高糖或低糖流加工艺路线,发酵产酸8~10%,转化率50~60%。为了提高味精生产得率,很多味精厂和科研单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南通生化制药厂采用发酵中期流加糖,苏州味精厂采用发酸后期流加糖,沈阳味精厂采用低糖流加法,重庆天原化工厂采用一次高糖工艺,以及黑龙江轻工所使用D_(110)菌种所采用的高糖、高生物素、高吐温的强制控制发酵工  相似文献   
7.
利用均匀设计和MATLAB软件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L-异亮氨酸生产茵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通过MATLAB软件分析获得最佳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配比,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异亮氨酸15.1g/L。  相似文献   
8.
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代谢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代谢流进行分析,可获得提高L-缬氨酸产量的代谢调控手段。本论文应用流量平衡模型,通过物料衡算和MATLAB线性规划方法得到了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代谢流量分布,并研究了L-缬氨酸发酵过程中的NADPH及ATP的代谢通量分布。代谢流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批培养生成L-缬氨酸的过程中,HMP是L-缬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途径,发酵过程中的ATP大部分以无效循环的形式消耗掉,应从遗传改造和发酵控制方面增大EMP途径的流量,降低TCA循环的代谢流,减少副产氨基酸的生成,进一步提高缬氨酸的产率。  相似文献   
9.
对L-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TK0303(Met- 2-TAг α-ABг β-HLг SGг Rifг800μg/mL)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种子培养条件及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后,采用该最佳条件,L-亮氨酸产量由19.2g/L提高至25.2 g/L.  相似文献   
10.
对L-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TK0303(Met-+2-TAr+α-ABr+β-HLr+SG'+Rifr800μg·mL-1)进行了5 L发酵罐分批发酵试验,该菌株发酵68 h,产L-亮氨酸26.44 g·L-1.以5 L罐分批发酵试验数据为依据,对L-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MATALAB软件进行模型拟合,拟合模型较好地反映了L-亮氨酸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