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pH值和NaCl浓度对米糠蛋白起泡特性及泡沫微观形态的影响,并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当米糠蛋白溶液中不添加NaCl、pH 4时起泡能力较差,但泡沫稳定性可达最大值(88.3±7.3)%,而当溶液的pH值偏离4时起泡能力增加,在pH 10和12条件下起泡能力分别可达(73.3±0)%和(168.9±10.2)%,泡沫稳定性分别为(74.7±2.5)%和(68.5±2.1)%;另外在米糠蛋白溶液pH值为4和7条件下分别添加1%的NaCl后,可显著提高起泡能力至(77.8±3.8)%和(90.0±5.8)%。米糠蛋白泡沫的微观形态随时间变化规律说明,不同pH值条件下起始阶段气泡的直径大小分布与泡沫稳定性相关,而当添加NaCl后米糠蛋白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改变则与气泡数量和平均面积二者的综合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强化菜籽蛋白的糖基化改性,并对所得糖基化产物进行了功能性质和分子结构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改性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超声波功率300 W、协同作用时间7 min时,菜籽蛋白的接枝度可达67.1%,显著高于湿热法和微波法制备的糖基化产物,有效提高了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效率;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所得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乳化活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至55.7%、13.9 m~2/g、50.0%和80.0%;糖基化产物的表面疏水性和圆二色谱结果分析表明,微波和超声波处理使得菜籽蛋白的分子展开,表面疏水性和分子柔性增加,从而促进了糖基化反应的进行,改善了蛋白质糖基化产物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
加工过程中油脂色泽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脂在加工过程中色素的形成原因,采用单一组分添加实验,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油脂中磷脂、植物甾醇、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油脂色泽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的色泽越深;磷脂、VE、植物甾醇、淀粉和蛋白质等组分均对油脂色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磷脂,其次是淀粉和蛋白质。控制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尽量脱除油脂中的磷脂、粕屑,对获得色泽较浅的产品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棕榈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使用醋酸铬为催化剂开环合成得到1-棕榈酸-3-氯丙醇酯,该方法成本低廉、产率高、选择性好。所得产物使用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h,催化剂用量8 mmol/L,棕榈酸/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比1∶1.2,该条件下其产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精炼工艺及其条件对油脂中3-MCPD含量的影响规律,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溶剂和水相萃取、吸附剂吸附以及高温加热等条件对油脂中3-MCP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和异丙醇萃取对降低油脂中3-MCPD的含量效果显著,且萃取次数越多油脂中3-MCPD含量越低,可将其降至11μg/kg;3-MCPD的含量随着水洗次数与加水量的增加会逐渐降低;NaCl溶液水洗也能降低3-MCPD含量,但与NaCl浓度有关;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等吸附剂对3-MCPD均有一定吸附效果,但活性炭效果较佳,并且吸附效果与加入量和温度有关;温度高于10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油脂中3-MCPD含量会逐渐增加,但温度达到240℃以上时能将油脂中3-MCPD降至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酱油渣中油脂的提取及其质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酱油后剩余的渣中含有30.9%~36.5%的油脂(干基计)。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比较其提油效果。同时结合油脂的质量指标评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显示,压榨法不能从酱油渣中提取到油脂,而应采用浸出法。压榨浸出法的提油率为33.4%,直接浸出法为26.1%,压榨浸出法提取的油脂其过氧化值比直接浸出法高26.09%。另外,从酱油渣中回收的油脂已发生酸败,不宜作为食用油,只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或生产脂肪酸等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7.
在复合磁性载体ZrO_2/Fe_3O_4上负载碱源KF,制备出KF/ZrO_2/Fe_3O_4磁性固体碱催化剂,通过扫描透射电镜、比表面测试、碱强度、碱量测定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与碱性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聚甘油的催化合成中,评价其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磁性固体碱催化剂表面负载有一定量的KF碱性活性中心,碱强度pH在11.1~15.0之间,总碱量为0.2mmol/g,为固体强碱类催化剂。在聚甘油合成中,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聚合度适中,色泽较浅,产物与催化剂易分离,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生育酚分子印迹微球及条件优化,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α-生育酚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腈溶液中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α-生育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的形貌特征,并对影响其形貌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合成条件为:乙腈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60℃,模板用量为0.20mmol,引发剂用量为40 mg,转速为100 r/min。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α-生育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吸附常数和最大平衡结合量分别为Kd1=0.995 mmol/L,Qmax1=22.420μmol/g;Kd2=0.458 mmol/L,Qmax2=15.865μmol/g。结论优化条件下的分子印迹微球形貌规整,粒径约为200nm,并对α-生育酚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泡沫分散体系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赋予食品体系良好的质构和感官特性。本文分析了泡沫形成与稳定的相关机制及泡沫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从纳米颗粒的粒径、表面净电荷、形态和界面特性等方面阐述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影响泡沫体系稳定性的机理。另外详细分析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的相关制备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精准制备蛋白质纳米聚合物以获得具有理想泡沫质构特征的食品体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促进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在泡沫类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十聚甘油单油酸酯(DGMO)与酪蛋白酸钠(NaCas)的复合物,以粒径、PDI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探究了两者质量比对NaCas-DGMO复合物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NaCas-DGMO复合物的pH值、盐离子耐受性及米糠油水包油乳液乳化性质。结果表明:NaCas与DGMO质量比1:2、80 ℃反应1 h能获得稳定复合物,粒径为238.10 nm,PDI为0.27;浊度实验表明NaCas-DGMO复合物能稳定存在,荧光光谱和FT-IR表明NaCas与DGMO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同时两者相互作用导致NaCas的表面疏水性增强(319.46增至596.45);NaCas-DGMO复合物更耐酸和盐离子变化;NaCas-DGMO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水包油(O/W)乳液性质,能在油滴表面形成稳定的界面层,防止油滴凝聚。构建的O/W乳液包封柠檬醛后具有很好稳定性,粒径为208~225 nm,PDI为0.18~0.27,储存28 d柠檬醛保留率达78.83%,能实现对柠檬醛的有效保护。因此,NaCas-DGMO复合物不仅能有效稳定O/W乳液,更能将O/W乳液应用于脂溶性活性物质的良好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