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轻工业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系统阐述了甘薯茎叶的主要营养特性,介绍了功能性成分特别是多酚类物质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甘薯茎叶产品及其可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甘薯淀粉的结构、成分及其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甘薯淀粉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其独特的物化和功能性质,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和工业上潜在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甘薯淀粉的研究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种甘薯蛋白粉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台农”,“京6”,“55—2”和“红冬”四种甘薯品种所提取蛋白粉各组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水分、灰分、总糖、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氨基酸组成、蛋白构成成分和色泽等项指标的差异,对四种甘薯蛋白粉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甘薯“55-2”所提取的蛋白粉纯度最高,其蛋白含量达到86.89%,且蛋白粉色泽好,金属元素含量少。  相似文献   
4.
粉条是深受亚洲人民喜爱的传统淀粉类凝胶制品。其中,薯类鲜湿粉条加工能耗低、口感细腻爽滑、食用方便快捷,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安全、营养食品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对传统鲜湿粉条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加工工艺、配方优化、营养功能提升等方面综述了无明矾薯类鲜湿粉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限制我国薯类鲜湿粉条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无明矾薯类营养鲜湿粉条品质提升及产业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与微酸性电解水在食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治理“餐桌污染”和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党和国家管控食品安全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导致食品品质劣变, 造成食品货架期缩短, 从而引发食品安全这一备受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超声波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 可以使一些微生物失活, 被认为是食品工业中传统杀菌保鲜技术的潜在替代方法。微酸性电解水是近几十年食品工业中最有前途的杀菌剂之一, 具有很强的广谱杀菌效果。超声波与微酸性电解水协同处理能够发挥“1+1>2”的杀菌效果, 在食品杀菌保鲜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超声波、微酸性电解水单独作用和协同处理的杀菌机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在食品杀菌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其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主要用于生产淀粉及其制品,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薯渣大部分被直接丢弃,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甘薯渣富含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等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其转化为膳食纤维、乙醇、单细胞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对实现甘薯渣高值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丰富甘薯加工产品种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 甘薯渣发酵及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为甘薯渣发酵及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加热条件下,马铃薯蛋白(Potato protein,PP)质量分数对PP和马铃薯淀粉(Potato starch,PS)形成的复合物的乳化性、热特性及流变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马铃薯蛋白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采用等电点沉淀与超滤相结合的方法提取PP,采用AOAC等方法及SDS-PAGE电泳分析测定PP的基本成分及分子量,然后采用DSC等方法分别测定了PP、PS及加热条件下PP和PS形成的复合物的乳化性、热特性及流变性。与PP相比,PP-PS复合物的乳化活性指数较低,但随PP质量分数的升高,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指数有所提高。热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初始相转变温度(T0)和峰值温度(Tp)均随PP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T0由58.28℃升高至63.15℃,Tp由61.36℃升高至70.28℃),相转变峰有明显的宽化现象(ΔT由4.05℃升高至8.84℃)。糊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糊化温度和出峰时间均随PP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而最大黏度、崩溃黏度及最终黏度均随PP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动态流变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57.9℃时PP-PS复合物的储能模量G’随PP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由0.0458 Pa升高至32.58 Pa);指定参数TG’initial、G’max及TG’max均随PP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甘薯颗粒全粉游离淀粉含量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薯为原料,研究了浸钙浓度、乳化剂添加量、蒸煮时间、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对甘薯颗粒全粉游离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钙浓度、蒸煮时间和冷冻温度对甘薯颗粒全粉的游离淀粉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曹晶晶  木泰华  马梦梅 《食品科学》2022,43(18):134-142
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us,Pp)、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及商业Lp(SZ)分别对甘薯淀粉加工浆液进行发酵,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甘薯淀粉加工浆液营养功能成分(蛋白质、灰分、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总酸、总糖、乳酸、短链脂肪酸、总酚、游离氨基酸)及感官特性(电子鼻、电子舌、气相色谱-质谱、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6 种乳酸菌发酵后,浆液中蛋白质、糖类、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及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不同乳酸菌均表现出良好的发酵性能,发酵后浆液pH值从6.62下降到3.67~3.88,总酸质量浓度由0.29 g/100 mL提高至2.69~3.67 g/100 mL,且乳酸及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Lb和Lc发酵显著提高了浆液中总酚含量,分别提升了18.44%和17.78%;在发酵液中共检出16 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提升甘薯淀粉加工浆液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改善其风味和口感,其中Pp、St和SZ发酵浆液的总体感官品质最好。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乳酸菌发酵应用于甘薯淀粉加工浆液制备饮料的研发奠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胃蛋白酶水解甘薯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通过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浓度比、pH值、温度对ACE抑制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优酶解工艺参数,最终建立了ACE抑制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胃蛋白酶水解甘薯蛋白的最适条件为:底物浓度2.3%、酶与底物浓度比3.7%、pH2.3、温度37℃、时间8h,采用该优化工艺,得到ACE抑制率最大为78.37%的水解产物。为开发防治高血压的保健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