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转谷氨酰胺酶改性明胶的耐酶解性为关注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研究转谷氨酰胺酶浓度、改性pH值、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明胶耐酶解性的影响。通过均匀试验得到的最优改性条件为:转谷氨酰胺酶质量浓度为0.20 g/L,改性pH 6.0,改性温度44℃,改性时间35 min。与未改性明胶相比较,改性明胶的耐酶解能力提高了14.44%。本研究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明胶的耐酶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真菌侵染是造成水果腐烂和水果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残留的根本原因。全球由于真菌侵染而腐烂的水果损失约占新鲜水果的20%~30%,而真菌毒素也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本文首先综述了水果制品中常见的6种真菌毒素的来源、稳定性及毒性,包括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交链孢酚、交链孢酚单甲醚、细交链孢菌酮酸、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展青霉素,并分析了各种真菌毒素在不同种类水果制品中的污染状况。其次,重点从控制霉菌生长、产毒和毒素消减3个层面,综述了目前在水果采前、采后和加工3个环节真菌毒素的防控措施,并提出真菌毒素防控领域尚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明确安全、无污染和精准的绿色防控手段为防控真菌毒素污染的发展方向,采取传统控制手段结合生物防控等新技术有望实现对真菌毒素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杂环胺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1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有效抑制热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的产生,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杂环胺形成与控制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泽宇  曹雁平  朱雨辰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324-333,347
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是热加工食品中两种常见的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污染物。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的同步抑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本文主要从丙烯酰胺、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机理,影响两者形成的缓解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缓解策略的优异,为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共同抑制方法的开发和共同抑制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也为更多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是一种对人有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化合物,自2002年被报道在一些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中有较高含量后,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研究。综述了煎炸和焙烤食物加工过程中油脂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主要包括油炸食品加工参数、油脂种类、油脂氧化和抗氧化剂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以及油脂热解产物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从油脂角度控制丙烯酰胺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植物有效成分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数学处理方法、发展沿革和研究进展.根据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特点将浸取动力学模型分为平衡浓度模型和瞬时浓度模型,详细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建立.大多数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浸取动力学研究都是以平衡浓度模型为基础的,由于浸取过程中有效成分会参与反应或发生降解,真实的有效成分浸取平衡浓度很难测定,显然该模型对于易反应有效成分或微波、超声等强化浸取过程有不可克服的缺陷.瞬时浓度模型将广泛应用,但是数学处理难度增大.详细介绍了超声、微波等特殊物理场强化条件下浸取动力学方程建立的理论基础、数学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植物有效成分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数学处理方法、发展沿革和研究进展.根据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特点将浸取动力学模型分为平衡浓度模型和瞬时浓度模型,详细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建立.大多数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浸取动力学研究都是以平衡浓度模型为基础的,由于浸取过程中有效成分会参与反应或发生降解,真实的有效成分浸取平衡浓度很难...  相似文献   
8.
冷冻是长期保存水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冷冻过程中产生的冰晶容易损伤细胞结构,导致解冻时汁液损失,严重影响解冻后水果的品质。冷冻水果的品质优化可以从3方面开展:渗透脱水预处理,提高冷冻速率,优化解冻过程。基于此,本文从原理、应用和优、缺点3个角度,综述渗透脱水预保护技术、高压辅助技术、超声辅助技术、脉冲电场技术、微波辅助技术、磁场辅助技术在水果速冻和解冻中的应用,以期为水果速冻和解冻过程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柏杰  朱雨辰  陈芳 《食品科学》2022,43(21):332-340
丙烯酰胺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热加工食品中的危害物,咖啡是其重要的摄入来源之一。本文阐述了丙烯酰胺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上的表现,总结了咖啡豆高温烘焙过程中生成丙烯酰胺的主要途径。在咖啡原料选择、烘焙加工至萃取冲泡的过程中,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因素包括咖啡豆种类、烘焙温度、烘焙时间、贮藏条件等,且不同品类咖啡的加工方式也会造成丙烯酰胺含量差异。本文归纳了抑制咖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有效措施,可为食品工业化生产中丙烯酰胺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广泛分布于热加工食品中,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食品中污染物丙烯酰胺的现状、毒性,以及其形成机制、控制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