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天然枣香料香味成分的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法对天然枣香料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共测定2 3种香味成分 ,其主要香味成分为 :β -苯乙醇 (2 5 3.79μg/ g)、异戊醇 (6 1.85 μg/ g)、乳酸乙酯 (5 6 .4 8μg/ g)、乳酸 (2 1.78μg/ g)、丁二酸二乙酯 (18.6 3μg/ g)、糠醛 (13.6 1μg/ g)等。并进行了加香试验。结果表明 ,该香料能有效去除卷烟的杂气 ,改善和修饰香气 ,使烟气柔和 ,香气细腻 ,烟气质量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2.
分子蒸馏在云烟萃取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较好地富集烟草特征香味成分,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云烟萃取物进行了分离。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工艺条件为:压力0.1Pa,蒸馏温度60℃,转子转速300r/min,物料流速70mL/h。  相似文献   
3.
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外关于非水介质中生物催化法选择性酯化葡萄糖及葡萄糖苷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现状;认为以生物催化法选择性酯化葡萄糖及葡萄糖苷的方法有着常规化学法所不具有的优点,如高度的选择性,温和的反应条件以及较好的收率等;反应过程中“活化酯”以及分子筛和减压除水的应用有利于转化率的提高,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使得该反应在固定床内连续进行生物转化成为可能,表明该法具有工业化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感质理论分析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  袁文昱  李向洲 《包装工程》2016,37(24):28-33
目的探析产品感质理论及其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产品感质理论框架,从魅力、美感、创意、精致、工学等方面,分析产品造型感质力的形成过程与传递方式,归纳以感质提升为目标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及基于用户体验反馈的产品感质力评价体系。结论产品造型的感质力提升,能有效触动消费者的深层情感并获得更优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传统山楂香料的缺陷,以山楂果为原料,通过酶发酵法制备了新型山楂香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法对新型和传统山楂香料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共测定31种香味成分.结果显示与传统山楂香料相比,①新型山楂香料中独有10种香味成分苯乙醇、乙酸乙酯、异戊醇、2-乙酰基呋喃、γ-丁内酯、乙酸异戊酯和丁二酸二乙酯等,这是在发酵过程产生的新香味成分;②乙酸、乳酸乙酯、异戊酸、糠醇、己酸和庚酸等6种香味成分在新型山楂香料中的含量明显增加.这些香味化合物对该山楂香料的香气均有较大的贡献,使得新型山楂香料的香韵丰富;③叶醇和丁香酚等15种香味成分在这2种香料中的含量基本相同,这些香味成分构成了山楂特有香韵;④新型山楂香料的主要香味成分为β-苯乙醇(199.69μg/g)、叶醇(57.68μg/g)、异戊醇(35.36μg/g)、丁二酸二乙酯(21.99μg/g)、3-戊烯酮(21.45μg/g)、十六酸乙酯(18.71μg/g)等.进行了评香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①新型山楂香料既保持了浓郁的山楂特征香气又增加了酿香、果香,风格典型;②新型山楂香料能有效去除杂气,改善和修饰卷烟香气,使烟气柔和,具有明显改进烟气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明明  李向洲  姚君 《包装工程》2019,40(2):203-207
目的探究意象转化在设计中的方法与流程,研究意象转化在重卡造型中的运用。方法以徐工重卡造型设计为例,对重型卡车造型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与提炼,确定其意象主题和具象载体,并运用意象转化流程将其转化为意象元素,融合于设计之中。结论通过意象转化分析,建立了重卡产品的设计流程,并在其造型设计中加以运用,最终强化产品意象的表达,增强产品与用户的交流,降低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谭玉珍  李向洲 《包装工程》2020,41(14):43-48
目的以微型电动车租赁的用户满意度与商业可持续提升为目标,从利益相关者、产品与服务体系、用户价值与体验质量、商业模式等要素,构建微型电动车租赁服务的系统架构,并对产品服务体系进行整合与创新。方法分析微型电动车服务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系统中产品、服务和系统进行优化和设计,通过共享、互动及利益相关者的延伸与互动等方式,提升微型电动汽车产品服务系统的可持续性。结论提出系统化、模块化的微型电动车设计,以及充电桩的智能化、微型化发展的设计方向、拼车服务机制、电池的梯级利用回收机制,有效增加微型电动汽车的使用率、座位利用率,为后续实现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可持续提供设计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