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4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315篇
电工技术   656篇
综合类   761篇
化学工业   1025篇
金属工艺   482篇
机械仪表   590篇
建筑科学   861篇
矿业工程   432篇
能源动力   234篇
轻工业   1091篇
水利工程   454篇
石油天然气   498篇
武器工业   99篇
无线电   7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2篇
冶金工业   464篇
原子能技术   60篇
自动化技术   9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1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智能电厂整体平台架构,对智能电厂各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及系统集成进行分类并提出融合方式,为智能电厂的系统与大数据平台集成融合提供参考方案。  方法  首先阐述智能电厂四大层次的划分,进而根据安全分区要求对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集成,以大数据平台数据库为核心进行交互,最后按照划分的三类集成类别分析智能电厂各应用系统的方案。  结果  智能电厂目前架构体系的分析整合以及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的集成极大地提高了大数据平台的效率及智能化水平。  结论  随着智能电厂在国内电力行业逐步推广应用,根据项目需求提前进行技术调研及规划更有利于搭建高集成度的智能一体化平台,有利于大数据分析及交互。  相似文献   
2.
在拟定、完善致密油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9个、美国6个共15个致密油盆地的成盆、成烃、成储、成藏进行类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潜力大,但成藏条件复杂多变;中国有9个致密油盆地,分别位于中国大陆的东、中、西部三个构造区,由于受太平洋、西伯利亚、印度三大板块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三个构造区致密油盆地类型、规模、成盆、成烃、成储、成藏、富集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在,由西部构造区到中部构造区再到东部构造区,致密油分布规模由小到大再到中,分布层位由上二叠统到中侏罗统再到下白垩统,层位数目由多到中再到少;致密油生成条件由差到好再到较好,储集类型由多而复杂到相对复杂再到相对简单,储集性能由相对好到相对差再到相对好,渗透率由相对高到相对低再到相对高;致密油运聚成藏条件由相对差到好再到较好,油藏类型由多到少再到多;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西部构造区最大,其次是中部构造区,再次是东部构造区。中美致密油盆地及致密油成藏既有共性也具有明显不同,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的稳定性和沉积相的非均质性:中国致密油盆地构造稳定性差,陆相沉积,而美国致密油盆地构造稳定性好,海相沉积,从而导致中国致密油盆地的生烃能力比美国差,但储集条件总体好于美国。中国致密油的成藏机制与富集模式要比美国更为复杂和丰富,美国致密油的品质总体要好于中国致密油,盆地规模与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比中国大。   相似文献   
3.
周世杰  李维超  刘文刚  翟菊斌 《黄金》2022,43(1):96-100
氰化提金工艺产生的含氰废水中多含有金属氰络离子,其会消耗额外的氰化物,进而影响生产工艺指标。研究以聚丙烯纤维为基体,制备了酰基化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ASA-IEF),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金属氰络离子的去除性能。ASA-IEF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30℃、三氯乙酰氯与苯乙烯摩尔比1∶1.2。在此条件下,纤维增重率44.0%左右。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在水流速度为15.0 mL/min时取得了最佳吸附效果;温度升高,提高了ASA-IEF表面活性基团的吸附能力。采用ASA-IEF处理含氰废水,当其用量为8 g时,氰化物去除效果较好。研究制备的ASA-IEF可为含氰废水中氰化物和有价组分的回收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建立合理准确的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TOC含量预测方法,以长宁、泸州等地区的测井曲线及17口井实测TOC含量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资料进行预处理,基于BP神经网络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方法建立2种TOC含量预测模型,并将之与传统TOC含量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① 2种新模型的准确度均高于传统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度均满足要求。②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GBDT预测精度更高,均方根误差仅为0.0387。利用GBDT方法所建立的TOC含量预测模型具有低成本、高效、连续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目的层TOC含量。该成果可为提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带电作业虽然保证了电网的不间断运行,但相较于传统的方法增加了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危险性的问题,展开了带电线路中施工机械安全距离作业下的临界电场研究。首先,论述了输电线路一般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现有带电作业中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弊端。进而建立可移动吊塔带电作业有限元模型,以110 kV 和220 kV 交流输电线路为例,研究安全距离下的临界电场,计算并得到不同作业位置的临界电场阈值,并且在现场进行了电场强度、安全距离的实测验证,从而为施工机械临近电安全距离预警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可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继水泥行业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产品示范线建成投产运行后,针对二氧化碳产品转化成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结合市场状况、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在二氧化碳转化成干冰、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等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8.
对压力容器用钢Q345R开展终冷试验,研究终冷温度对轧态及正火态钢板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终冷温度下,轧态及正火态Q345R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但轧后直接空冷时,性能余量较小,在终冷温度为650 ℃时,力学性能较好;随着终冷温度的升高,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性能均有下降的趋势,组织逐渐变粗大;轧态及正火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均为典型的铁素体+珠光体,与热轧态钢板相比,正火态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明显降低,但冲击性能显著提高,且正火后组织有所细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Sn掺杂的CeMn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Ti/Sn改性对CeMnOx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物化性能表征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吸附氨状态、氧化还原能力以及表面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和Sn元素的引入均可以提升CeMnOx催化剂低温NOx转化活性和抗水性能,并且Ti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在150~250℃,CeMnTiOx脱硝效率接近100%,在200℃、10vol% H2O条件下,脱硝效率维持在95%以上。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Ce-O-Ti和Mn-O-Ti结构的形成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增多了催化剂表面弱酸位、中强酸位数量,同时形成了更多的氧空位,从而使催化剂获得了良好的低温NOx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和评估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酵母菌系多样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采用微生物可培养方法对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并利用5.8S rDNA ITS序列信息分析不同时期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的酵母菌株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中酵母菌有8属11种,包括假丝酵母、孢汉逊酵母、德巴利酵母、毕赤酵母、伊萨酵母、柯达酵母、梅奇酵母、Meyerozyma。毕赤酵母是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初期和后期的优势酵母菌群,Myerozyma是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初期和中期的优势酵母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中期物种多样性最高,发酵后期酵母菌数与独有酵母菌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