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利用五打十一分打叶机组对上部烟配打模块进行梗叶分离,研究了打叶去梗工序中各级打叶风分后片烟的尺寸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级打叶风分单元分离出的片烟尺寸在各面积区间内的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第一、二级打叶单元内各风分口的大中片比例均94%,较为稳定,且片烟特征尺寸及超大片比例均随风分级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三、四/五级打叶单元内片烟特征尺寸及超大片比例显著降低,小片率明显升高;各级打叶单元汇总片烟的特征尺寸及均匀性随打叶级数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降解烟叶中的蛋白质,改善烟叶的吸食品质,从河南、福建、云南3省的复烤烟叶表面筛选出18株具有降解蛋白质能力的菌株;通过测定菌株所产蛋白酶活性,筛选蛋白质高效降解菌株并进行16SrDNA测序,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菌株在烟叶中的发酵条件,考察处理后烟叶的感官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HN-3为优选菌株,最大酶活达3 417 U/mL;(2)16SrDNA和生理生化试验证明,HN-3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3)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将培养后的HN-3菌液按照3%的烟叶质量比例施加于抽梗后的烟叶表面,在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发酵84h后,烟叶中蛋白质降解率可达29.66%;(4)评吸结果显示,发酵后的烟叶香气质变好,香气量、烟气浓度有所提高,杂气减少,余味有所改善,烟叶整体感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一种酸香型烟草浸膏,首先优化了烟草浸提液提取工艺,通过红茶菌发酵浸提液并浓缩获得烟草浸膏,经GC-MS分析了浸膏的香味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其在卷烟中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提取工艺经优化后,烟草浸提液提取率和糖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5.34%、13.14 g/L;与未发酵浸膏相比,发酵烟草浸膏香味成分含量和种类均有所增加,其中苯乙酸、乳酸、3-甲基丁酸等酸性香味成分增加明显,且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麦芽酚等烟草特征香味成分含量均有提高;发酵浸膏在卷烟中应用,可有效提高卷烟的吸食品质,香气质和香气量也明显提高,且效果优于未发酵制备的烟草浸膏。经浸提优化和生物发酵,获得了一种具有酸香特征的烟草浸膏,为制备有特征香味的烟草浸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进行烟叶产区判别的可行性,筛选出可判别烟叶产区的有效指标,构建烟叶产区判别模型。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11个产地烟叶20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16种元素含量在产地间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9%;应用逐步判别筛选出K、Mn、Se及Ba 4种元素指标,建立了西南烟区和长江中上游烟区的烟叶产区判别模型,该模型可对烟叶产区进行准确判别。结论:不同产地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K、Mn、Se及Ba 4种元素是烟叶产区判别的重要指标,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可用于烟叶产区判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建立快速检测电子烟雾化液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方法并进行优化,与国家标准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ATP荧光检测仪的最优检测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s,ATP检出限为2.36×10~(-12) mol/L,RSD为3.5%~8.2%,加标回收率为97%~108%;(2)滤膜过滤富集检测可实现低活菌数样品的检测,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的富集检测效果优于聚碳酸酯滤膜和醋酸纤维滤膜,富集后检测ATP生物荧光的相对光度值与富集前活菌总数具有良好的对数线性相关关系(r~20.96);(3)采用ATP检测方法估算的活菌总数结果与平板计数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电子烟雾化液的卫生情况评价结果一致。ATP生物发光检测方法可快速计算电子烟雾化液菌落总数,对于电子烟安全卫生风险评估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解析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遗传机制,以烤烟Y3和K32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群体连续3个世代(F6:7、F7:8和F8:9)的一氧化碳(CO)、氢氰酸(HCN)、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氨(NH3)、苯并芘{B[a]P}、苯酚(PHE)、巴豆醛(CRO)和焦油(TAR)等8个主流烟气有害成分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8个主流烟气有害成分性状在连续3个世代中均呈单峰或多峰的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属典型的数量性状。(2)在连续3个世代中,8个性状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4对部分等加性主基因模型,其中,CO、HCN、NNK、NH3、B[a]P和CRO的最优遗传模型为4MG-EEA;PHE和TAR的最优遗传模型为4MG-EEEA。(3)上述性状在连续3个世代中均受主基因遗传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极高(均值为89.01%)且远大于环境(非遗传)因素影响。综上,这些性状主要由遗传基础决定的,可为选育烟草低危害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促进烟叶品质改善的新型生物制剂,研究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XP对降解复烤后烟叶中多酚类的作用,优化了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烟叶中主要多酚物质、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在菌液接种量15 wt%,相对湿度65%,30 ℃条件下发酵30 d,烟叶中多酚降解效果最佳;②菌株XP发酵处理对烟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具有显著降解作用(P < 0.05),而对于莨菪亭的降解没有显著作用(P > 0.05);③经鞘氨醇单胞菌发酵处理后烟叶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 < 0.05);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 < 0.05);总氮、总植物碱和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 > 0.05);感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卷烟烟气中彰显香气风格的关键中性香气成分,采用烟用香料作用阈值感官评价方法,评定了32种重要中性香气成分(中性成分)的作用阈值,同时以GC-MS技术测定了其在卷烟烟气中的释放量,获得活性阈值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32种中性成分的作用阈值介于7.04×10~(-14)和6.76×10~(-7)μg/支之间,戊酸乙酯和β-二氢大马酮的作用阈值最小,糠酸甲酯等6种中性成分的作用阈值较大,作用阈值最高相差约7个数量级。(2)主流烟气中32种中性成分的总质量分数为11.320μg/支;其中,5-甲基糠醛的质量分数最高(5.881μg/支),占总量的52.0%;β-大马酮和苯乙醇的质量分数较高,其值之和占总量的14.5%。(3)32种中性成分的活性阈值范围为2.45×10~4~2.77×10~(12),总活性阈值为6.38×10~(12);戊酸乙酯等7种中性成分活性阈值之和占总活性阈值的96.5%,表明在彰显卷烟香气风格时此7种成分作为关键香气成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株肠杆菌发酵烟草浸提液,经发酵、浓缩制备烟草浸膏。采用连续流动法分析发酵前后浸提液化学成分变化;通过GC-MS分析发酵浸膏的香味成分及其应用于卷烟后对感官和烟气香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酵后浸提液中蛋白质、淀粉、半乳糖醛酸、总植物碱、氨基酸总含量分别降低28.95%,19.44%,18.91%,3.71%,37.45%;经浓缩制备的发酵浸膏具有典型的清甜香风味,且茄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等烟草特征香味成分明显增加;在卷烟中应用该发酵浸膏,烟气中的金合欢醇、β-紫罗兰醇、糠醇、糠醛等具有甜香风味的香味成分有所提高,感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烟草中淀粉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初烤烟叶表面分离筛选得到一株淀粉降解菌HX-6,并对菌株产酶培养基和烟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淀粉降解菌HX-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与红薯淀粉(m可溶性淀粉∶m红薯淀粉=1∶1)17.0 g/L,蛋白胨与酵母粉(m蛋白胨∶m酵母粉=1∶1)21.89 g/L,KNO 32.58 g/L,菌株经最佳产酶培养基培养后,其菌株酶活力提高了71.51%;烟叶发酵最优工艺为:HX-6菌株粗酶液添加量4%、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7 h,发酵后淀粉降解率达31.75%,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8.8%,20.2%,感官品质显著提升(P<0.05),香气质变好,香气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