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5份福建省酿酒红曲米为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红曲pH值、干燥失重、容重、淀粉、蛋白质、总氨基酸、液化力、糖化力、发酵力、产酒力等特性指标与酿造产品总酸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的变异系数最大;红曲pH值、发酵力与产品酸度的相关性及偏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品酸度(y)与红曲pH(x1)、容重(x2)、淀粉(x3)、蛋白质(x4)、液化力(x5)、发酵力(x6)及产酒力(x7)的回归方程为:y=-206.6614+40.55114x1+8. 9631x6+1. 16790x7+0. 1086x1x5-0. 9471x1x6-0. 2151x1x7-0. 0002x2x3+0. 0002x2x5+0.0244x3x5-0.0768x3x6+0.0264x4x5-0.1749x4x6+0.0233x5x6-0.0101x5x7(R=0.9894,P=0.0001),其中,红曲pH值、发酵力、产酒力是重要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建立的单因子回归方程均达显著及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枇杷果醋的超声波催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酿制的枇杷果醋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催陈,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与自然陈酿3个月枇杷醋的品质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提高枇杷果醋总酯的含量,对总酸、氨基态氮的影响较小,并能使枇杷果醋的口感柔和、香气浓郁,与自然陈酿3个月的品质相当.本试验条件下枇杷果醋超声波处理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频率100 KHz、处理温度70℃、时间70 min、乙醇加入量为0.3%.  相似文献   
3.
杨梅果酒的壳聚糖澄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壳聚糖在杨梅果酒中的澄清作用及其对果酒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06g/L的壳聚糖能使杨梅干酒的澄清度从61.2%提高到93.4%,0.07g/L的壳聚糖能使杨梅甜酒的澄清度从67.5%提高到84.0%,两种果酒都能达到理想的稳定性:不同含糖量的杨梅果酒稳定时其澄清度不同;壳聚糖对杨梅果酒色泽中的黄色素吸附较多:与皂土相比,壳聚糖在杨梅果酒中能更快地形成更大的絮凝物,对果酒的主要理化成分及氨基酸的影响较小,而使用量仅为皂土的5%~10%。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盐浓度腌渍李胚的加工品质进行评价,并为李胚低盐隔氧腌渍贮藏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芙蓉李鲜果、低盐隔氧(盐度分别为10.0,12.5,15.0°Bé)及传统高盐(盐度23.0°Bé)处理的李胚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评价贮藏期间的质构参数、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等加工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品质指标可提取出累积贡献达83.08%的主成分3个,分别反映直接感受、黏性感受和咀嚼感受。聚类分析将21个处理组分为3大类:处理组1(鲜果)、处理组17(盐度23°Bé、贮藏4个月)和处理组21(盐度23°Bé、贮藏5个月)、其他18个处理组。分别以低盐隔氧腌渍的李胚(盐度10°Bé)与高盐腌渍的李胚为原料加工成李果蜜饯,前者的硬度及咀嚼度略低于后者,其他质构参数差异极不显著,加工的蜜饯品质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苹果酸乳酸酶(MLE)酶制剂的生产和果酒的生物降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R23为材料,研究乳酸菌生物量、培养温度、pH值、L-苹果酸浓度、NAD+含量及供厌氧等环境条件对其产MLE能力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植物乳杆菌R23在对数生长期内,产MLE的量及其活力随着菌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酶活力较高的时期是在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的4~8h内;植物乳杆菌R23最适产酶温度35℃,pH6.0~7.0;适量的L-苹果酸和NAD+以及厌氧发酵对其产酶和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析扇贝微生物发酵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阐明生物脱腥作用机制。方法:结合臭氧减菌预处理,分别采用单菌(乳杆菌RP38)和混菌(乳杆菌RP38+酿酒酵母JJ4)对扇贝进行生物脱腥,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解析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明确生物脱腥扇贝的主体风味活性成分。结果:臭氧处理使菌落总数降低约1个数量级,减少48.4%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对风味影响不大。扇贝生物脱腥前、后的差异风味由醛类和醇类物质构建,生物发酵主要降解低级饱和醛类和烯炔类,增加不饱和脂肪醛、醇类和酮类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单菌发酵特征产物为正庚醇、红没药醇和(2E)-2-壬醛等,混菌发酵特征产物为1-戊醇、苯甲醛、反-2-辛烯醛和新铃兰醛等,混菌发酵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分析表明:扇贝主体挥发性风味活性成分是正辛醛、(2E)-2-壬醛、壬醛、1-壬醇、庚醛和癸醛,正庚醇、2-壬酮、(2Z)-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是生物脱腥后风味的重要修饰成分。结论:臭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扇贝鲜度;生物脱腥主要通过降解腥味特征的低级醛类物质,生成清新特征的不饱和醛类和醇类成分;混菌发酵可实现脱腥增效。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高产量的苹果酸乳酸酶(MLE),以植物乳杆菌R23为发酵菌株,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RSD),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植物乳杆菌R23的产MLE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植物乳杆菌R23产MLE的总活力的影响次序是:起始L-苹果酸浓度>发酵温度>起始pH值;植物乳杆菌R23产MLE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发酵温度33.5℃、pH值6.2、L-苹果酸质量浓度3.8g/L,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R23厌氧发酵28h的产酶量为1.34mg/mL,酶活力462.33u,总活力619.52U。  相似文献   
8.
杨梅果酒降酸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杨梅果酒降酸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杨梅果酒的降酸剂以K2C4H4O6配合K2CO3的使用效果最好,总酸为0.93%的杨梅果酒添加1.6g/L的K2C4H4O6 0.8g/L的K2CO3,总酸可降至0.79%,不仅改善了口感还保持了果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枇杷果汁加工的酶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不同的果胶酶对枇杷果浆的处理及其酶促反应的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枇杷果浆,可明显提高枇杷的出汁率及汁的透光率,利于果汁的澄清;尤以pectinex BE3-L的酶解处理效果最好,可使枇杷的出汁率提高16%、透光率提高40%以上。该酶理想的使用参数为:浓度160mg/L左右,温度35~40℃,作用时间4h。  相似文献   
10.
以冬季自然发酵长杆白菜泡菜卤水为分离源,分离得到革兰氏阳性菌7株,经过0~10℃低温筛选、耐酸性和抑菌能力复筛,得到3株耐低温且适合泡菜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分离及性能评价的逐步筛选,获得3株细菌均能在0~10℃下增殖、可耐受pH2.5高酸且抑菌能力与0.9~3.5 mg/L氯霉素相当,RPC21在0~10℃的增殖能力最强;RHJ68的耐高酸能力最强,OD600可达0.0262;抑菌能力最强的为RPC21,相当于3.5 g/L氯霉素,其次是RCQ4,相当于2.6 g/L氯霉素;3株菌均在3 h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48 h的总酸可达18.78~20.30 g/L;经16S rDNA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PC21)、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RCQ4)、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RLJ68);以自然发酵和市售菌粉发酵为对照,3株乳酸菌组合应用于泡菜发酵中,风味最优且产酸迅速、总酸最高,达12.51 g/L。本文分离筛选的3株乳酸菌及其组合具有应用于低温泡菜发酵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