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39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微观形态指标在烟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采用扫描电镜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部位烟叶微观形态的差异及与部分外观、物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烤后烟叶表面细胞轮廓清晰,中部向上凸起形成褶皱,随部位上升细胞褶皱呈减弱趋势;②不同部位烟叶表面微观形态差异明显,下部叶表面细胞相对较大且形状不规则,中部叶表面细胞相对较小且形状不规则,上部叶表面细胞形状相对规则;③不同叶片结构和厚度烟叶的细胞形状存在差异,叶片结构相对疏松和厚度相对较薄烟叶的细胞形状相对不规则。④细胞形状的不规则程度对烟叶叶片结构疏松程度存在直接和间接(通过细胞周长)正向作用。烟叶表面细胞形状因子(表征细胞形状不规则程度)在量化评价叶片结构、成熟度等方面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不同种植区烤烟外观质量区域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全国烤烟主产区生态特点,采集了全国112个典型生态点初烤C3F烟叶样品,运用快速聚类法(K-Means Cluster)分析了各烟草种植区烤烟外观质量区域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5大烟草种植区中部烤烟外观质量均可分为3类;"油分"和"色度"指标在北方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叶片结构"指标在黄淮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身份"和"色度"指标在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身份"和"油分"指标在东南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极显著,烤烟外观各项指标在西南烟草种植区烤烟样品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津巴布韦烟叶数量的不足,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优质烟叶原料的需求,对全国37个烟区、2个等级(B2F、C3F)2004、2005、2006年烤烟的外观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与津巴布韦烤烟比较.结果表明:津巴布韦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等方面优于国产烤烟;B2F烟叶颜色纯正度略高于国产烟叶,C3F烟叶颜色纯正度略低于国产烟叶;在身份方面略厚于国产同等级烟叶;色度方面与国产同等级烟叶相比略弱.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部分中、微量元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2000~2004年和1983~1984我国烤烟中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部分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中部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由1983~1984的平均1.0%左右增加至2000~2004年平均2.5%~3.0%和2.0%左右,还原糖则由24.43%下降到22%左右,钾、氯离子含量总体差异不大,但一些产区的变化十分明显;烤烟镁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钙含量明显下降,锌和锰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2002年度全国烟叶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全国18个省的76个烤烟取样点取样228个、5个白肋烟取样点取样15个、3个香料烟取样点取样6个,进行外观质量鉴定、物理特性测定、化学成分分析、评吸质量评价及农药残留分析,并与津巴布韦及巴西烤烟样品比较。对2002年全国主产区烟叶质量状况做出如下评价:烤烟外观质量有明显提高,微带青、杂色叶片大量减少。此次测定的样品中外观质量接近进口烟叶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28.0%、32.9%及23.4%;多数产地的中下部烟叶物理特性较好,接近或等同于2002年进口烟叶;烟叶化学成分有较大改善,氯离子、总氮含量与进口烟叶相当,烟叶烟碱及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有部分产地烟叶烟碱及淀粉含量偏高,化学成分较协调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38.7%、46.1%及32.5%;烟叶内在质量有较大提高,评吸质量接近进口烟叶质量水平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28.0%、55.3%及36.4%。我国主产区白肋烟质量有明显改进,但部分样品烟碱含量偏高。我国香料烟质量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全国84个取样点的烟叶进行甲胺磷、呋喃丹、甲霜灵、抑芽敏、吡虫啉、六六六、滴滴涕、菌核净农药残留分析,仅云南宾川白肋烟的六六六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6.
烤烟外观区域特征感官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次提出了烤烟外观区域特征的概念,赋予了烤烟外观区域特征的内涵,筛选出烤烟外观区域特征指标,构建了烤烟外观区域特征指标感官评价方法.以初烤烟叶C3F等级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国各生态区主要生产点烤烟外观区域特征实证分析,初步确定底色、蜡质感和光泽度3个指标作为烤烟外观区域特征的评价指标,叶面组织和柔韧性两个指标作为备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颜色及成熟度烤烟香气前体物及降解产物含量的差异,选用河南和福建的初烤烟叶,按照部位、颜色、成熟度等外观质量指标制备不同外观特征的样品,采用HPLC及GC/MS法测定了不同外观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多酚和类西柏烷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颜色的加深而升高,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郏县和宁化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分别以浅桔黄和浅红棕烤烟最高,成熟时含量最高;多酚总量随颜色的加深而降低,随成熟度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少,以成熟时最高;西柏烷类含量随颜色加深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随成熟度变化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8.
初烤烟叶主要外观性状与评吸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全国烟叶质量评价项目2004~2007年烤烟样品的外观质量定量评价和评吸质量评价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主产区烤烟样品的评吸质量与主要外观性状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上部烟叶的色度、叶片结构和油分指标与评吸质量关联度较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色度指标;中部烟叶的色度、身份和油分指标与评吸质量关联度较大,各指标关联程度较均等;下部烟叶的身份、油分和色度指标与评吸质量关联度较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身份.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我国不同生态区烤烟外观质量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了西南烟草种植区、东南烟草种植区和黄淮烟草种植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构成特点及其与颜色、成熟度等外观质量指标分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和黄淮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的叶黄索比例极显著高于西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总量低、叶黄素比例高的特点可能与其独特的颜色特征(桔黄偏深色域)有关.西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外观指标分值呈明显正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的指标包括成熟度、叶片结构和色度等;黄淮烟区与西南烟区类似,但仅颜色分值与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b索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与颜色和成熟度分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东南烟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外观指标分值的关系与西南和黄淮烟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县级区域尺度下烤烟外观质量指标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3~2008年全国烤烟中部烟叶样品外观质量评价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用Surfer8.0软件绘制烤烟外观质量因素等值线图,研究县级区域尺度下烤烟外观质量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烤烟各外观质量因素均存在区域性分布,烤烟颜色分值条带状分布明显,自西北部甘肃省向东北部递增,自黄淮皖北地区向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增;成熟度分值自西北部甘肃省向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增;叶片结构分值自西北部甘肃省向东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增;身份分值自西北部甘肃省向东北部和西南部递增;油分分值自西北部甘肃省向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增;色度分值自西北部甘肃省向东北部递增,自黄淮皖北地区向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增。烤烟综合外观质量分值自西北部甘肃省、黄淮皖北地区向东南部和西南部递增。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等值线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国烤烟外观质量特征的空间分布,可直观表现全国烤烟外观质量特征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