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5篇
轻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淮南新集口孜东矿350 m超长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失效原因;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井下试验方法,从围岩物性劣化、偏应力诱导围岩扩容、软岩结构性流变及超长工作面采动影响等方面,揭示了高地应力与超长工作面强采动应力叠加作用下巷道围岩大变形机理。以此为基础提出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理念,采用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注浆改性、锚杆支护-注浆改性-水力压裂卸压4种方案巷道围岩应力、变形及破坏规律,阐述了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原理。研发出CRMG700超高强度、高冲击韧性锚杆支护材料,研究揭示了锚杆受拉、剪、扭、弯及冲击复合载荷作用的力学响应特征;开发出微纳米无机有机复合改性材料及配套高压劈裂注浆技术;研发出分段压裂水力压裂卸压技术与设备,形成了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口孜东矿示范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布置方案与参数,并进行了井下试验与矿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协同控制技术应用后,巷道变形量降低50%以上,锚杆、锚索破断率降低90%,工作面采动应力明显减小,有效控制了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大变形。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刘庄煤矿171301工作面回采巷道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的特点和要求,对超大断面回采巷道断面形状、支护参数、超前加强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实践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技术保证了综采面的安全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大采高综采面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刘庄煤矿171303超长(面长300 m)、大采高(平均采高5 m)工作面瓦斯赋存和开采特点分析,回采期间瓦斯超限是影响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隐患之一。通过对该面产量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预测分析,采用风排瓦斯、高抽巷抽采、上隅角埋管抽采、顺层孔抽采等方法进行瓦斯综合治理,并设计、优化了抽采巷及钻孔布置参数。  相似文献   
4.
5.
新集一矿用π型钢放顶煤工艺对南中央采区1302工作面下分层和采区各种不规则的煤柱进行合理布置和回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显示出这种采煤工艺对回收煤柱所具有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新集一矿改扩建过程中 ,在现有的井底车场的基础上 ,结合混合井井底车场硐室的布置要求 ,增设混合井井底车场 ,提出了车场扩建设计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志根 《染整技术》2003,25(6):37-40
着重对常见几种织物印花感光制版与印花工艺之间关系、感光制版的工艺要点进行具体的叙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志根 《化工设计通讯》1992,18(1):44-45,41
如何保障φ800氨合成塔电加热器的长周期运行,本文对其电炉丝部分的结构进行了生产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该厂自行设计、制造的电炉丝投运二年多来,取得了预期效果。文章对改造前的电炉丝结构及存在问题、改进方案、投运情况等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9.
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地资源开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安全、高效开采这一主题,综合考虑巷道和采煤工作面相互影响,以合理加大工作面长度,实现生产集约化,降低掘进率、提高煤炭回收率为思路,提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构想。关键科学问题有4个: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大变形机理;巷道围岩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原理;350 m超长工作面应力与覆岩结构演化机理;超长工作面多信息融合智能开采模式,为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提供理论基础。针对千米深井巷道围岩高应力、强采动的特点,提出巷道支护―改性―卸压"三位一体"协同控制技术,实现高预应力、高强度、高冲击韧性锚杆主动支护,高压劈裂注浆主动改性及水力压裂主动卸压的"三主动"协同作用,解决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针对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分区破断、矿压动态迁移的特点,以围岩控制为核心,研发液压支架抗冲击技术,开发超长工作面多信息融合的液压支架自适应群组协同控制技术与装备,并系统集成采煤机等其他工作面设备,最终形成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成套技术体系,为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提供理论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合理的有效抽采区域,首先建立了含瓦斯煤岩体的流-固耦合模型,然后建立几何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解算,在考虑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基础上,研究钻孔周围不同位置的瓦斯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考虑渗透率各向异性之后,瓦斯压力等值线图呈现出椭圆形状;渗透率各向异性会影响瓦斯在煤体中的运移,渗透率越低,瓦斯在煤层中运移越慢;达西速度与渗透率成正比,即渗透率增大,达西速度随之增大,渗透率各向异性使钻孔周围达西速度等值线呈椭圆分布,越靠近钻孔中心,达西速度越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达西速度最大值在减小;当钻孔周围瓦斯压力达到0.74 MPa时,受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影响其有效抽采区域呈现左右大、上下小的分布,瓦斯在渗透率小的地方难被抽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