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4篇
轻工业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有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常见污染食品的五大真菌毒素之一,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OTA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及其制品、葡萄与葡萄酒、咖啡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成品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OTA检测方法。针对食品中OTA的检测,目前已经拥有许多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本研究对赭曲霉毒素A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食品中OTA的检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 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5种细菌和2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稳定性。采用双层平板打孔法,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的抑菌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5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脂环酸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研究Na Cl浓度、温度、紫外线对黑果腺肋花楸多酚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脂环酸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5种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2种真菌基本无抑菌效果。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脂环酸芽孢杆菌(DSM 3922,AAT-92)、阴沟肠杆菌(20051)的MIC为0.4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10034)和产气肠杆菌(10017)的MIC分别为0.05 g/L和0.10 g/L。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黑果腺肋花楸多酚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多酚溶液经热处理后,抑菌活性有微弱下降趋势,经紫外线处理后抑菌活性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真空耦合超声波提取苹果渣多酚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建立基于真空耦合超声波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酚组成且对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50℃、真空度0.08 MPa、超声功率420 W、提取时间13 min、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苹果渣中多酚提取得率为6.46 mg/g。与超声波提取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提取时间,获得多酚中表儿茶素及芦丁含量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失活酵母菌吸附猕猴桃汁中氯吡脲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批量吸附试验,以失活酵母菌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猕猴桃汁中氯吡脲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主要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子内部扩散方程及Elovich方程对吸附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利用Langmiu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及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反应热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行为最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意味着化学吸附是其速率控制步骤。氯吡脲的浓度在0.5~10μg/m L范围内,其吸附平衡数据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性最好,说明失活酵母菌对氯吡脲的吸附不是理想的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在293~310 K范围内,失活酵母菌对氯吡脲的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熵减小的过程,低温有利于失活酵母菌对氯吡脲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以失活酵母菌为吸附剂,对猕猴桃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进行吸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影响猕猴桃汁中氯吡脲吸附的失活酵母菌添加量、氯吡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吸附对猕猴桃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活酵母菌吸附氯吡脲的最佳条件为:失活酵母菌添加量28 mg/mL、氯吡脲初始质量浓度0.2μg/mL、吸附时间3h。在此条件下,氯吡脲吸附率为97.02%,与预测结果相符。失活酵母菌吸附氯吡脲对猕猴桃汁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苹果渣中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超声波提取苹果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渡功率、提取温度、处理时间、料液比和浸泡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苹果渣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80%乙醇,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480W,液料比1:40(g/mL),浸泡时间24h,超声波温度70℃,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7.42mg/g.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浓缩石榴汁贮存过程中浊度上升、后混浊现象突出的问题,对石榴汁的加工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原汁、酶解石榴汁分别采用低温离心处理及澄清汁低温沉降处理工艺,探讨离心及低温沉降对石榴汁混浊率的降低作用,优化石榴汁离心参数及低温沉降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离心转速8 000 r/min、温度16℃、时间15 min的处理下,石榴汁混浊率降低效果明显;在石榴汁可溶性固形物10°Brix、温度0℃、沉降时间18 h的处理下,石榴汁稳定性提高,混浊率由常规工艺的21.4%下降到4.2%。  相似文献   
9.
猴头菇营养液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鲜猴头菇为原料,对水溶液提取猴头菇营养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工艺参数,即料水比、温度、pH值和提取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试验,在料水比一定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值、提取时间对提取液氨基酸总量、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确定料水比为1∶4前提下,在时间60m in、pH<5、温度75℃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佳;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出:温度50℃、pH5、时间70m in、料水比1∶8为猴头菇营养液提取工艺的较优参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低醇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获得利用乙醇的菌株,利用YPD以及乙醇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经过多次分离与筛选,得到3株乙醇利用菌株SJ01、SJ02、SJ03,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乙醇耐受特性的测定及乙醇利用曲线的绘制。同时,通过菌株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特征,结合2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定了3株分离菌的遗传学位置。结果表明:SJ01、SJ02、SJ03三株菌株的乙醇耐受浓度分别为10%、8%、9%。在唯一碳源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其乙醇利用率分别为39.9%、35.7%、31.8%。菌株SJ01和SJ02为Pichia kudriavzevii,菌株SJ03为Candida ethanolica。最后根据菌株能够利用乙醇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特性,将菌株SJ01和SJ03加入至苹果酒中进行低醇苹果酒的酿造,苹果酒的酒精度分别降低了17.5%和27.8%,且苹果酒品质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