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以酸枣为研究对象,优化超声法、酶解法、超声辅助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工艺参数,并比较3种提取方法提取物总酚、总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酸枣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超声法提取率为67.37%;酶解法提取率为69.47%;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率为74.49%。其中超声辅助酶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31(mL/g),加酶量2.1%(以果肉粉末总重计),酶解时间1.2 h,超声时间29 min,超声功率146 W。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枣汁中的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超声法、酶解法相比,超声辅助酶解法可以显著提高酸枣汁中总糖含量。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酸枣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并且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的酸枣汁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表明超声辅助酶解法可以作为一种对酸枣果肉水溶性物质高效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玉米须中芹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55∶45),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芹菜素在2.1~21μg/mL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52%,RSD为1.80%。结论:本方法方便、准确,可以用于玉米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双孢蘑菇多糖分散片。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通过调节填充剂种类、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双孢蘑菇多糖分散片的处方。确定了双孢蘑菇多糖分散片的最佳处方为每片含双孢蘑菇多糖100 m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60 mg,微晶纤维素232 mg,滑石粉8 mg。按优化处方制备3批分散片,其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均符合要求,且重现性良好。该处方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以用于双孢蘑菇多糖分散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生物活性食品成分和营养可以改变表观遗传现象,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因此通过对相关的关键性基因的表达修饰,可以控制其生理、病理、胚胎发育、老化和癌症形成。显然,营养和功能性食品可能可以直接抑制或者激活催化DNA甲基化的酶,或者通过组蛋白修饰作用,从而影响表观遗传表现型。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和营养的表观遗传作用可以作为一个防止过度营养、代谢疾病和癌症的有吸引力的手段。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现代文明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病、炎症和神经紊乱等的新兴研究领域。功能性食品或者营养成分对表现型和疾病状态的作用不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它可以成功地传递到后代,也就是传代遗传作用。像营养滋补品或毒性成分等主要环境因子都可能作为内分泌的干扰者,它们虽不能促进遗传突变,或改变DNA序列,但是这些因子的确可以改变表观基因组。生殖细胞的表观遗传突变可以永久地改变生命活动程序,因而可以进行表观表现型的遗传传代。不幸的是,目前我们对食品和营养的表观遗传学的了解还很有限,对其表观遗传传代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就食品的功能性因子如何促进表现型传代和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一个新的假说,亦即:功能性食品和机体之间通过细胞通讯网络互作;接下来机体和生殖细胞通过细胞通讯网络互作,从而实现食品通过改变机体表观遗传表现型,机体表现型再通过改变生殖细胞DNA和组蛋白修饰进行传代。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扩大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进一步弄清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表观遗传作用机制,为改善我们健康状况,避免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酸枣仁多糖的脱色工艺。首先通过静态吸附法选择具有较好脱色工艺的树脂类型,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将上样质量浓度(mg/mL)、上样量(mL)及洗脱流速(BV/h)作为工艺优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综合得出的归一值(OD)作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优化酸枣仁多糖脱色工艺。结果表明:选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当上样质量浓度为2 mg/mL,上样量为3.5 mL,洗脱流速为4 BV/h时脱色效果最佳,此条件下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61.32%和87.05%,二者综合得出的归一值OD值为0.56(模型预测值0.55),说明该工艺可行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食品营养与免疫代谢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的营养与功能研究多集中在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方面,已经成为饮食与健康的焦点。肥胖、 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癌症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症已经成为科学家必须面对的大众健康问题。科学家曾经坚信通过免疫 和化学治疗可以攻克这些疾病,但是却发现免疫细胞激活与繁殖表现出和糖尿病、癌症相似的对葡萄糖的依赖性和 有氧糖酵解作用(瓦氏效应),这表明激活免疫细胞的同时也可能激活癌细胞,而且当免疫细胞迁移到癌症微环境 时,却表现出免疫抑制或免疫无能。显然免疫活性、细胞信号传导和代谢之间有密切联系,都经历一个依赖于营养 传感的代谢重编程和有氧糖酵解作用的过程。于是科学家提出免疫代谢一词,用来表述免疫激活作用所表现出的代谢 重编程作用,试图通过对免疫代谢的深入研究找到免疫细胞活性与瓦氏效应的控制机制和内在联系,为预防和治疗这 些疾病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将从食品营养及其功能评价的角度综述和展望食品与营养的免疫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用响应面方法优化酸枣仁异牡荆素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和液固比对异牡荆素得率的影响,以这些因素为自变量,异牡荆素得率为响应值,设计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条件:超声功率419 W,液固比16∶1 mL/g,超声时间61 min,乙醇体积分数73.70%,各因素的影响重要性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超声功率。预测最佳得率0.236%与实际得率0.241%相比,相对误差为2.075%,证明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良好。本研究优化了提取异牡荆素的超声辅助技术,为超声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此研究旨在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SPI-PLC)并对其进行表征,为开发一种新型的药食同源的天然镇静催眠药物剂型及工业化生产辅以理论基础。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SPI-PLC,以斯皮诺素与磷脂的复合率(CR)为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应用紫外光谱(UV)和红外光谱(IR)分析表征目标复合物是否形成,并考察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粒径及分散程度。结果表明,制备SPI-PL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作反应溶剂,药脂比为1:16.42,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836 r/min、40℃和3.27 h,复合率可达90.75%±0.64%,UV和IR分析表明斯皮诺素与磷脂并非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形成了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复合物粒径为(542.1±12.5)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67±0.024;SPI-PLC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增大,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本研究成功制备了SPI-PLC,工艺简单可行,为斯皮诺素的制剂学研究及后期如何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酸枣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基础上,筛选出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并设计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25:1 mL/g、乙醇浓度79.00%、超声功率301.00 W、超声时间32.00 min,酸枣叶黄酮实际提取率4.21%,与预测值4.51%相比,相对误差为6.65%,证明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良好。制得的酸枣叶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11.51、23.06和253.73 μg/mL,具有较强的还原力。酸枣叶黄酮能有效增强秀丽隐杆线虫对热应激、H2O2氧化应激的抗性,抑制氧化损伤导致的线虫体内GSH-Px、SOD酶活力的降低,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味觉受体及其传感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饮食和食品的烹制与加工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又构成其核心标准。国际上也分为"五味",分别为"酸、甜、苦、咸、鲜",其中少了辣味,多了鲜味。也有人建议将脂肪的味道定义为"香"味,但是中国人的"香"实际上是"香气",属于嗅觉,而非味觉。大量研究证明,多数味觉受体作为营养传感系统,如苦、甜、鲜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而且其分布并不限于味蕾、肠道等,其他组织均有分布,是药物筛选的重要靶标。然而,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进行味觉测定仍然依赖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等仪器设备,味觉受体传感器及其有关技术则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味觉受体和其他大多数受体一样,在与配体识别和启动信号传递时主要依赖于弱相互作用,如何将这些弱相互作用转变为传感器可以处理并放大的光、声、电、磁、热等信号,从而实现其定量测定是一个关键性难题。但是,由于味觉受体在医药筛选、食品添加剂、食品的功能性评价和代谢综合征预防等方面的巨大应用与开发前景,其检测方法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针对味觉受体及其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讨论其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