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7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GC-MS技术与感官品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酱香型白酒的嗅味物质。通过谱图比对及统计学分析,找出高锰酸钾处理前后酒样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最终确定了白酒中臭味物质的主要组成。结果表明,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是白酒中主要的臭味物质,在异味酒样中的浓度分别为439.26μg/L和547.16μg/L。另外,从生产工艺的角度提出了防止白酒中臭味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肖尔布拉克酒业酱香型高温大曲中通过常温法和热处理法分离出了39株细菌,采用麸皮浸出汁培养基发酵,发现其中15株细菌的发酵液酱香味明显。将这15株细菌进行复发酵并进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显示15株菌株均有蛋白酶活力,其中有6株活力较强,分别为C1-3,C4,C8,R12,R19和R20。对这6株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C1-3、C4、R19和R20为枯草芽孢杆菌,C8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R12为考克氏菌。对该6株菌发酵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6株菌检测出的物质数分别为:8种、19种、24种、15种、8种和9种。其中C1-3和R19生成的四甲基吡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两种异嗅物质——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的方法,并对前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前处理条件为:100μm 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0 min、Na Cl添加量1.5 g、解吸时间5 min;该方法简便、快速,对于二甲基二硫(R2=0.999 1)和二甲基三硫(R2=0.999 5)具有良好的线性,其检出限分别为0.04μg/L和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不高于3.98%,加标回收率在93.17%~112.07%之间。该方法适用于白酒中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两种异嗅物质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影响生物胺产生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葡萄酒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均有牛物胺的产生,影响葡萄酒中生物胺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乳酸菌中氨基酸脱羧酶的活性,本研究添加了氨基酸脱羧酶辅酶的样品与对照相比,生物胺含量提高了90.6%。酵母菌和乳酸菌种类、酒精发酵温度,生物胺前体物质也是影响生物胺含量的主要因素,发酵温度越高、生物胺产生量越;在一定范围内,氨基酸的浓度越大产生物胺越多。但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添加量对生物胺浓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一种不用外加碱或移除乳酸来达到控制发酵液中乳酸的新技术,即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混和发酵来控制pH值以促进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生产。其原理是乳酸菌在发酵生产nisin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可以被酵母菌利用,从而达到控制发酵液pH值的目的;同时,混菌培养选用的酵母菌不能利用乳清培养基中的乳糖,从而避免了2株菌之间对碳源的竞争,创造了一个互利共生的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促进nisin生产的目的。实验表明,乳酸根的积累对nisin发酵生产具有抑制作用;混合发酵的酵母菌利用了发酵液中的乳酸,促进了乳酸菌生长和nisin生产;酵母菌较乳酸菌提前3h接入到发酵培养基中时,能更好地控制pH值;最佳的接种比例为乳酸菌3%,酵母菌5%。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五味子挥发油与其他功能成分相结合的提取方法。五味子先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将水提液与提油后的原料进行分离。对提油后的原料进行其它功能成分的再次提取:采用超声波醇提法,95%乙醇为溶剂,每次30min,共2次,抽滤,合并醇提液。将水提液与醇提液分别浓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建立了同时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TC-C18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紫外检测波长226nm,柱温30℃,流速0.7mL/min。检测结果表明与未提油,直接醇提功能成分的五味子浓缩液比较,提取挥发油后五味子醇甲、甲素等功能成分的含量均未有损失。本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具有环保、节约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烟台产国光苹果作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生产苹果蒸馏酒,研究了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酒中甲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中添加果胶酶B后于30℃下处理4 h,再微波(700 W,处理量200 g)处理5 min,接种酿酒酵母后于20℃发酵6 d,通过蒸馏得到酒精度为42%vol的蒸馏酒,甲醇含量为29.66 mg/100 mL,符合国标中的卫生指标,原料出酒率达到97.2%。  相似文献   
8.
溶氧(DO)对混菌发酵生产Nisin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sin(乳酸链球菌素)是由乳酸菌产生的一种抑菌活性肽。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体系的pH,以避免由于乳酸菌代谢积累的乳酸导致pH迅速降低抑制菌体生长。本文采用以能够代谢消耗乳酸的酵母菌为辅助发酵菌的新型混菌发酵方法,在小试条件下研究了在混菌发酵过程中对菌体特别是酵母菌代谢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溶氧(DO)对混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体系的pH与乳酸含量的变化nisin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溶氧对混菌发酵体系中两种菌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生成有一定影响。DO 10%与DO 30%时的nisin效价的水平波动范围为24.35%;在分阶段控制发酵体系溶氧水平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nisin效价,效价水平比恒定溶氧提高45.38%。说明分阶段控制发酵体系溶氧水平是较为理想的溶氧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红曲色素生产中的菌丝体进行成分分析,并将其添加到火腿肠中代替部分亚硝酸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功能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菌丝体不仅可以增色而且对火腿肠中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延长了肉制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白色突变株因不产色素可扩大红曲霉的使用范围,对经紫外诱变后的红曲霉白色突变株(W1)进行固体发酵并对其所产生的酸性蛋白酶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此酸性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在30~40 ℃下相对稳定;最适反应pH为3.0,在pH 3.0~5.0之间相对稳定;Mn2 、Ag 、K 对酸性蛋白酶有激活作用,Fe3 、Al3 、Mg2 、Cu2 对酸性蛋白酶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及SDS-PAGE蛋白质电泳分析此蛋白酶的相对分子量范围大约在55000~6000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