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代谢木糖生产乙醇的基因工程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木糖广泛存在于林业及农业废弃物中 ,木糖发酵生产乙醇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文中报道了近几年来在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木糖生产乙醇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树干毕赤酵母及运动发酵单胞菌的基因改造情况。  相似文献   
2.
电镜可以在纳米甚至原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的显微结构、化学组成及电子结构,已成为材料分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开放共享为案例,简要介绍了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教学体系和电镜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教学和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将透射电子显微镜虚拟仿真平台引入到培训教学过程中,为电镜开放管理与共享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及新手段,对高校仪器设备在实验教育教学中的改革与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3-羟基丙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现状。3-羟基丙酸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但是该法成本较高,分离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葡萄糖或甘油为底物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原于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原子结构,重点是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写出元素的电子构型。学习元素周期律,关键是要认识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是由于备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周期性排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双水相亲和萃取法从豆壳中分离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水相金属螯合亲和萃取法从豆壳中分离过氧化物酶,考察了豆壳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类型双水相系统中金属螯合亲和配基聚乙二醇(PEG)-亚氨基二乙酸(IDA)-Cu(Ⅱ)对亲和分配的影响,发现PEG/羟丙基淀粉(PES)系统适合于金属螯合亲和分配豆壳过氧化物酶。进一步考察亲和配基加入量、成相聚合物分子量、系统组成、pH等因素对PEG/PES系统亲和分配的影响,优化分离条件为:PEG20009%,PES20014%,PEG-IDA-Cu(Ⅱ)1%,豆壳过氧化物酶的分配系数达40,纯化因子为2.8,回收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6.
代谢工程是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胞性质进行改进.代谢工程包括3个重要步骤:细胞途径的修饰(合成),修饰后细胞表型的严格评价(表型表征),根据评价结果设计进一步的修饰(优化设计).其中“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物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代谢通量组学等)在表型表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细胞的性质不仅与其基因组密切相关,而且也与细胞所处的微观及宏观环境条件(底物种类与浓度、pH、温度、溶氧、生物反应器的混合与传递特性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菌种改进过程中就要密切结合这些实际的环境条件对所得的菌株用上述“组学”技术进行表型表征,从而使所开发的代谢工程菌株满足包括环境条件影响在内的整个生物加工过程优化的需要.本文结合国际上的发展及作者的研究实践,综述了近几年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代谢工程研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3-羟基丙酸途径是人们近些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CO2固定途径,存在于橙色绿屈挠菌和多种嗜酸嗜热的古细菌中.途径中的关键代谢中间产物为3-羟基丙酸,并且涉及到多种在其它的自养CO2固定途径中并不常见的多功能酶.介绍了近几年3-羟基丙酸途径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原子结构,重点是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写出元素的电子构型;学习元素周期律,关键是要认识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是由于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周期性排布的结果;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占据很大篇幅,主要按族介绍元素的通性,然后介绍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制备和用途,化学性质等,涉及的内容既丰富广泛,又庞杂繁琐.  相似文献   
9.
利用已有一定胞外cAMP生产能力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G2,考察影响其生长和发酵生产胞外cAMP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初步的发酵工艺优化,为下一步的菌种改造和发酵过程优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粉、蛋白胨含量及其配比是本研究考察参数中影响最大的因素,100 g/L葡萄糖和20 g/L酵母粉、40 g/L蛋白胨(简称为2*YP)培养基发酵的最大cAMP浓度可以达到(4 311.2±308.3)μmol/L,为100 g/L葡萄糖和10 g/L酵母粉、20 g/L蛋白胨(简称为1*YP)含量下最大值(1 972.0±122.5)μmol/L的2.186倍;添加前体物腺嘌呤(终质量浓度0.625 g/L)到前述2种培养基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分别达到(4 678.1±238.6)、(3 387.3±277.8)μmol/L,增幅分别为8.5%和71.8%;添加前体物次黄嘌呤到100 g/L葡萄糖和1*YP培养基中提高产量6.6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