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菜籽蛋白为原料,研究预处理和双酶水解条件对其水解度影响。结果表明,直接采用未经预处理菜籽蛋白和采用双酶分步水解法在不进行任何灭酶处理及先加入水解能力强的蛋白酶再加入其它蛋白酶条件下进行水解,所得菜籽蛋白水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泡菜中亚硝酸盐消长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菜是经盐水泡制新鲜蔬菜厌氧发酵而成,因其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形成的风味物质,赋予了泡菜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会对消费者健康不利。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了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形成与降解机理及变化规律研究进展,并对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食盐浓度对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萝卜、白菜、豇豆3种蔬菜原料的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盐浓度对乳酸菌数量及产酸量的影响,以及在6%食盐浓度下,采用新老泡菜水泡制3种蔬菜的乳酸菌群变化。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最适宜3种蔬菜的乳酸发酵,在同一盐浓度6%新盐水中,乳酸发酵的速度白菜>萝卜>豇豆;在6%的老盐水中,3种蔬菜发酵速度差异不明显。从3种发酵蔬菜泡菜水分离鉴定共得到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其中4株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株为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四川泡菜生产宜充分考虑原材料差异性及利用老盐水优势性。  相似文献   
4.
以糯玉米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液发酵法酿制糯玉米醪糟,并对影响醪糟品质的因素进行试验,最终优选出酿制醪糟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18 h,酵母添加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6 h。酿制出的糯玉米醪糟半透明,有光泽,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甜酸柔和,鲜美爽口。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发酵红皮萝卜中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通过硝酸盐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其中E5和E6两个菌株硝酸盐还原能力最强,并测定了2个菌株硝酸还原酶(NR)的酶活及pH对酶活的影响。进而对筛选的E5、E6两个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E5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6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相似文献   
6.
葛焱  郭双霜  陈安均  蒲彪  曹琳 《食品科学》2012,33(12):114-118
通过研究草本咖啡的浸提工艺、喷雾干燥条件和辅料配方参数,确定草本咖啡粉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g/L)条件下浸提3次、每次20min,所得浸提液的出粉率较高;在进风温度140℃、进料量350mL/h、风机频率55Hz条件下喷雾干燥,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草本咖啡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辅料配方为麦芽糊精添加量30%、β-环糊精添加量4.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2%和阿拉伯胶添加量1.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传统四川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从自制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到5 株不同菌落特点的酵母菌,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4 株、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1 株。结果表明:2 种酵母菌都存在于泡菜发酵前期,初始数量为104~106 CFU/mL,随着发酵进行,泡青菜中2 种酵母菌数量持续减少,泡萝卜中2 种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泡白菜中没有检测到膜璞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 种酵母菌在泡菜主要发酵时期的第3~5天减少最快,5 d后消失,不同发酵原料和盐水中pH值变化是影响2 种酵母菌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