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轻工业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 对湿米粉与淀粉制品(统称为“湿粉”)及其原料米中分离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进行溯源分析。方法 采用GB/T 4789.29—2003在14份湿粉及其原料米中分离出34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 菌并进行菌株全基因组重测序,以Burkholderia_gladioli_Co14作为参比基因,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菌株的同源关系。结果 来源于相同产地标识的样品的菌株呈现较好聚类;来源于同一生产企业的湿粉和碎米样品的菌株具有高度同源关系。结论 提示原料米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基因组序列与产地溯源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在湿粉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传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研究湿粉(湿米粉及淀粉制品)加工过程中浸泡和洗米工艺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清除作用。模拟米样品污染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36℃培养72 h后,在米表面形成菌膜,再模拟目前湿粉生产过程中浸泡和洗米工艺方式(静态浸泡清洗和动态缓慢搅拌清洗)进行处理,联合采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动物毒力测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技术,考察浸洗米工艺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传递的防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浸洗和缓慢搅拌清洗都可以清除部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但无法保证完全洗去,存在风险向下一环节传递的可能性。针对湿粉生产加工工艺的特点,建议在湿粉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原料米的浸泡和清洗,同时应加强班后对生产场所的清洁消毒,才能有效防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米酵菌酸(BA)具有剧烈毒性,为了研究BA经紫外照射后的降解效果,以BA-甲醇水为研究模型,考察紫外照射强度、BA初始浓度、液层厚度对BA的降解效果,并对其降解曲线和降解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能有效降解BA,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紫外强度越强、BA初始越低、液层厚度越薄,BA的降解速率越快。在紫外强度为187μW/cm~2,初始浓度为2.5μg/m L,厚度为2 mm时,2 h后的降解率达到96.82%。用SPSS软件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光解速率常数的单独模型并进行线性回归,紫外照射强度、BA初始浓度、液层厚度三个影响因素的模型拟合度分别为0.9540、0.9347、0.9643。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紫外照射强度(X_1)、BA初始浓度(X_2)、液层厚度(X_3)与紫外降解速率常数k(Y)的综合模型,模型的拟合度为0.972,回归方程显著。本研究结果为紫外降解BA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米和食用淀粉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情况,首次在进口碎米中分离鉴定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预警潜在风险。本研究在曾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的南方省份采集了129份样品,其中大米47份、碎米18份和食用淀粉64份,分别按照GB/T 4789.29-2003和GB 5009.189-2016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和米酵菌酸。研究结果表明,在4份进口碎米和1份国产碎米中分离鉴定出6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在碎米样品中的检出率为27.78%(5/18);经过产毒培养和毒性测试,其中4株菌株产毒素米酵菌酸,小白鼠经口灌胃毒素粗提取液后在24h内全部死亡,确证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均源自4份进口碎米,占进口碎米样品的23.53%(4/17),这4份进口碎米中有2份检出米酵菌酸。说明进口碎米存在安全风险,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QuEChERS-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技术测定不同脂肪含量牛奶中19种酯类风味物质,研究牛奶中酯类风味物质与脂肪含量的关系。样品中的酯类风味物质经乙腈提取和PSA净化,净化后的样液经滤膜过滤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9种酯类风味物质经DB-FFAP色谱柱分离,单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9种酯类风味物质在5.0~5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通过牛奶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19种酯类风味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在74.7%~109.2%之间,日内精密度(n=6)在1.9%~8.5%之间,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5~14.0 μg/kg和10.0~40.0 μg/kg。实际样品检测发现牛奶中检出的δ-葵内酯、γ-十二内酯和δ-十二内酯的含量与脂肪含量正相关,且全脂纯牛奶>低脂纯牛奶>脱脂纯牛奶;此外,部分牛奶样品可能添加有香精香料,导致γ-壬内酯和γ-十一内酯的含量明显升高。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不同脂肪含量牛奶中19种酯类风味物质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鉴别杏仁露中巴旦木掺假的半定量鉴别方法。方法 样品经裂解液裂解, 超滤脱盐获得粗蛋白。粗蛋白经2-巯基乙醇还原, HPCE分离, 以特征峰与内标的迁移时间比值和特征峰峰强度差异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经过优化的方法检测, 当植物蛋白饮料蛋白质含量为0.55 g/100 g时, 迁移时间比值1.16~1.19的电泳峰为单峰, 可判定仅含巴旦木蛋白; 当迁移时间比值1.16~1.19的电泳峰为双峰, 且前峰峰高高于后峰时, 可判定掺入了巴旦木, 判定限为10%。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操作性强, 适用于杏仁露中巴旦木的掺假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建立乳制品中乳铁蛋白、乳桥蛋白、奶牛A1 β-酪蛋白和A2 β-酪蛋白、水牛A2 β-酪蛋白的检测方法, 开展市售乳制品中功能性蛋白质检测和乳制品真实性鉴评分析。方法 乳蛋白经酶解后,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Q/Orbitrap HRMS)和UPLC-MS/MS筛选获得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特征肽段, 基于UPLC-MS/MS建立同时检测LF、LPN、奶牛A1 β-CN、奶牛A2 β-CN和水牛A2 β-CN的方法并应用于乳制品检测。结果 5种待测蛋白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 加标回收率在82.1%~105.5%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78份乳制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同类样品LF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类液体乳中LPN均值差异不大。结论 本方法性能良好, 适用于乳制品中乳桥蛋白等功能性蛋白的同时检测, 也可以实现乳制品中乳蛋白物种来源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Ag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s,AgNPs)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建立测定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迁移量的方法。方法 参照GB 31604.1—2015、GB 5009.156—2016,对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将获得的迁移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与AgNPs混合,然后进行SERS测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验证。结果 所制备的AgNPs分布均匀、重现性好,针对4,4′-联苯二酚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可达1 mg/L。在质量浓度范围1~50 mg/L内,1 278 cm−1处的峰强度与4,4′-联苯二酚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0 4。在聚亚苯基砜奶瓶中4,4′-联苯二酚的回收率为88.6%~92.8%,相对偏差为4.02%~6.50%,且与HPLC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的4,4′-联苯二酚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Au@Ag纳米粒子(Au@Ag nanoparticles,Au@AgNPs)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测定苹果和梨中的福美双的方法。方法采用快速、简便、廉价、有效、坚固、安全(QuEChERS)样品制备方法提取苹果和梨中的福美双,提取液直接与Au@AgNPs结合后进行SERS测试。DXRxi-Raman激光拉曼光谱仪条件:激发波长532 nm±0.5 nm,光谱覆盖范围300~1700 cm-1,光谱分辨率为2~5 cm-1,最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进行验证。结果拉曼位移为1379 cm-1处的特征峰可以作为福美双残留检测的拉曼特征峰,待测样品和Au@AgNPs加入量分别为20μL和10μL,吸附时间为5 min时,苹果中福美双的检出限能达到0.1 mg/kg,相关系数为0.9942,相对标准偏差为5.21%~6.11%,回收率为90.0%~98.0%;梨当中福美双的检出限能达到0.1 mg/kg,相关系数为0.9924,相对标准偏差为4.21%~5.11%,回收率为92.0%~98.4%。与UPLC-MS/MS的对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可适用于苹果和梨中福美双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湿米粉及其原料米和米浆中分别接入不同浓度(103、105和107 cfu/mL)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在最佳产毒温度(26 ℃)和最佳生长温度(36 ℃)中培养并检测毒素米酵菌酸含量变化等技术,研究分析了椰毒假单胞菌在三种食物基质中的生长产毒规律以及相关风险。结果表明:椰毒假单胞菌产米酵菌酸的量与食物基质中椰毒假单胞菌量呈正相关,与食物性状、含水量等有较大相关性;相同接菌量、培养温度和时间下,湿米粉中米酵菌酸含量高于原料米和米浆(最高约5000多倍);湿米粉和原料米分别接菌105 cfu/mL、26 ℃和36 ℃培养,培养48 h时湿米粉中米酵菌酸含量可高达27 mg/kg,风险较高,原料米培养期间(35 d)米酵菌酸含量约在0.7~16 µg/kg,风险较低。研究提示应从原料、生产、储运、经营和消费全链条来加强防控湿米粉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