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轻工业   4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RISK21框架和工具分析我国2~6岁儿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的膳食暴露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基础。方法以PAEs的毒性为纵坐标,以暴露为横坐标,以暴露限值(MOE)和不确定系数为参数,应用RISK21工具中RISK PLOT模块,通过矩阵计算,以图形展示2~6岁儿童暴露于7种PAEs的风险大小和等级。应用TTC PLOT模块,分析毒理学资料缺乏的DMP、DEP、DIBP 3种PAEs的暴露风险。结果 RISK PLOT表明一般人群7种PAEs均处于风险较低的绿色区域;高食物消费量人群7种PAEs暴露风险排序为DBP、DIBP、DEHP、DMP、DEP、DINP及BBP, TTC PLOT显示我国2~6岁儿童DMP、DEP、DIBP膳食暴露风险低于相应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结论 RISK21框架和工具可应用于风险评估及其后期的管理决策, RISK21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6岁儿童7种PAEs膳食暴露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山东、广东和江西三省典型稀土矿区居民日常饮水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含量及分布规律,并与非矿区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山东、广东和江西三省的典型稀土矿区及非矿区居民,采用双份饭方法开展连续3 d 24 h膳食调查,收集受访者每天饮水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饮水样本中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钪(Sc)、钇(Y)16种REEs含量。结果 矿区和非矿区饮水各REEs检出率范围分别为12.98%~86.64%和1.07%~69.04%。矿区饮水中总REEs含量均值为6.974 μg/L,以Ce、La、Nd、Y、Sc、Pr为主(约占总REEs的90%),最大值为178.290 μg/L。非矿区饮水中总REE含量均值为0.772 μg/L,显著低于矿区饮水总REEs水平(P<0.05);除Tb、Ho、Tm外,矿区饮水中各种RE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矿区(P<0.05)。广东、江西两省矿区饮水中总REEs平均含量高于非矿区(P<0.05),分别为非矿区饮水中REEs含量的90倍和2倍。山东矿区饮水总REEs含量均值虽高于非矿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三个主要稀土矿区居民饮水中REEs含量普遍高于非矿区,应进一步开展矿区居民饮水REEs暴露风险评估,分析矿区居民饮水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国居民成人饮白酒者(以下简称饮酒者)抗雄激素作用样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的累积膳食摄入水平及其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1—2013年间收集的24类食品中DEHP、DBP和BBP含量数据,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居民成人饮酒者全人群以及18~59岁(男、女)、60岁以上(男、女)等4个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DEHP、DBP和BBP的膳食摄入水平。采用危害指数法计算经膳食联合暴露于DEHP、DBP和BBP的健康风险。结果单一化学物的风险评估发现,我国成人饮酒者中全人群和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DEHP、DBP和BBP的平均摄入量和高食物消费量人群(P97.5)的摄入量均低于其相应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进一步分析发现,约有0.64%(18/2 800)的个体DBP摄入量超过其TDI。而采用危害指数方法进行的累积风险评估发现,我国成人饮酒者全人群和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危害指数均低于1;有0.79%(22/2 800)的个体危害指数超过1。结论中国居民成人饮酒者全人群的抗雄激素作用样PAEs的累积暴露健康风险较低,有24例个体的健康风险需要关注,建议适量饮酒。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市售海产品及其制品中甲醛的含量。方法采集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贸市场和大中小超市销售的6种常见海产品及其制品(冰鲜鱿鱼、水发鱿鱼、鱿鱼丝、海虾、虾仁和烤鱼片),共计530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甲醛含量。结果 6种海产品及其制品均检出甲醛,总检出率为40.57%,含量范围为0.00~950.00 mg/kg。其甲醛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鱿鱼丝、水发鱿鱼、烤鱼片、冰鲜鱿鱼、虾仁和海虾,检出率分别为52.78%、57.45%、42.50%、49.61%、23.08%和12.24%。结论不同种类海产品及制品中甲醛含量不同且差别较大,可能与其本底水平、甲醛自身变化规律或者后期违法添加有关。总体来看,甲醛含量100 mg/kg,尤其是超过200 mg/kg的产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出的非有意添加物(non 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这些NIAS来源复杂且相当数量是未知,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方法、化学和生物分析技术的使用,可建立一个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的快速筛查和安全评价模型,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选择Cramer III所对应的1.5μg/kg BW作为NIAS通用安全暴露阈值,通过分步评估手段,可以得出所迁移未知物质是否需要予以安全关注,重点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高于该TTC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风险评估,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的安全评价从基于检测限模式向TTC安全阈值模式的转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加快食品接触材料中低暴露量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提升产品安全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有机磷农药为模式化学物,计算中国居民,包括普通人群,以及2~6岁、7~12岁、13~17岁(男,女)和18岁以上(男,女)等6个性别-年龄组经蔬菜摄入有机磷农药的慢性累积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有机磷农药的含量数据来自2011年全国范围内采集的蔬菜样品(N=11 171),消费量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相对效能因子(RPF)法,以甲胺磷作为指示化学物,采用确定性暴露评估方法,计算全人群以及6个性别-年龄组人群12种有机磷农药的累积暴露水平。结果毒死蜱是蔬菜样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6.50%(726/11 171)。1.70%(190/11 171)的蔬菜样品中检出一种以上不同有机磷农药的组合。累积暴露评估发现,我国全人群平均暴露水平为0.49μg/kg BW,占指示化学物甲胺磷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18.35%。高食物消费量人群(P95)的摄入量为1.28μg/kg BW,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P95暴露量范围为1.04~2.38μg/kg BW,均低于甲胺磷的ADI。个体分析发现,共有68例(0.10%)的个体摄入水平超过了甲胺磷的ADI。12种有机磷农药中,甲胺磷、乐果、甲拌磷、乙酰甲胺磷和杀扑磷对累积暴露的贡献最高,分别占总暴露的71.45%、6.03%、5.74%、5.46%和5.44%。结论中国居民经蔬菜摄入有机磷农药的慢性累积风险较低,不需要引起健康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21类食物中铅含量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饮料、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成人膳食中铅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方法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虽然我国成人膳食的铅暴露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成人仍有0.61%的个体MOE值≤1。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蔬菜和畜肉是我国成人膳食中铅的主要来源,占膳食总暴露量70%以上。结论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较低,但有0.61%的个体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边销茶中蒽醌(以9,10-蒽醌为代表)的污染状况,评估我国边销茶饮用人群的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 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边销茶样品中蒽醌(以9,10-蒽醌为代表)的含量,基于2016—2017年边销茶中9,10-蒽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居民的边销茶消费量数据,通过简单分布评估法对当地居民通过饮用边销茶蒽醌的暴露量进行估计,并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6.8 μg/kg·BW)比较后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141份边销茶样品中蒽醌总检出率为75.18%,平均含量为0.029 2 mg/kg,我国尚未制定茶叶中蒽醌的限量标准,以2014年欧盟法规条例(EU)No 1146/2014中规定的茶叶中蒽醌最大残留限量0.02 mg/kg作为参考,总超标率为57.45%。定型包装和散装的边销茶蒽醌超标率分别为64.63%和47.46%。简单分布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饮茶者全人群每日通过边销茶摄入蒽醌的平均水平为9.37×10-4 μg/kg·BW,占ADI的0.013 8%;边销茶高消费人群的每日暴露量(P95暴露量)为3.12×10-3 μg/kg·BW,占ADI的0.045 9%。不同性别-年龄组中,45~59岁女性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最高,分别为1.41×10-3和6.16×10-3 μg/kg·BW,远低于ADI值。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居民经边销茶摄入的蒽醌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处在可接受水平。但我国边销茶中普遍存在蒽醌污染,需要进一步对茶叶中蒽醌进行溯源分析并控制污染源。另外,为积极应对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茶叶的蒽醌含量限定,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茶叶中蒽醌的合理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是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塑料加工、印刷油墨、油漆涂料、黏合剂等方面,目前在食物、水源、空气、降尘、土壤中均可检测到。本文主要介绍DCHP的应用管理情况,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其污染特征进行描述,并进一步对DCHP的体内代谢过程及肝脏、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危害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证据权重法对双酚A(BPA)人群流行病学数据进行评估,推断BPA暴露与人体不良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证据权重法,对2013—2020年发表的BPA人群流行病学文献进行系统检索、筛选、分类,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制定的毒理学数据相关性与可靠性评价指南进行评价,按不同毒性效应终点进行危害评估。结果 对检索的134 897篇文献进行筛选后共获得文献188篇,其中68篇文献相关性评价等级为“A/B”或“B”,其余文献相关性评价等级为“C”。仅对相关性评价等级为“A/B”或“B”的文献进行可靠性评价,其中6篇文献可靠性评价等级为“高”,62篇文献可靠性评价等级为“中”,涉及的毒性效应终点包括代谢、生殖发育、神经、免疫、心血管效应等,但各研究结局由于人群、暴露期限、指标设计等原因,具有一致性的效应指标较少。结论 基于现有人群流行病学证据,尚无法明确BPA暴露与人体不良健康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