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0年~2003年广西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广西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年~2003年广西各地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2000年~2003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105起,进食17915人,中毒3557人,中毒发病率19.85%,死亡34人,分别占同期广西各类食物中毒起数的22.83%,中毒人数的38.29%和死亡人数的27.64%;4~10月份是中毒高发月份;66.71%的中毒和100.00%的死亡人数集中在西北部的河池、百色以及中心城市南宁、柳州、桂林市;中毒原因主要是农村家庭聚餐、饮食服务单位、集体食堂制作的食物因原料(重点为肉类、谷类及制品)污染或加工不当、生熟交叉污染等所致;病原体构成第一位是沙门菌,其它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椰毒假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而进食人数发病率最高的是椰毒假单胞菌(98.61%),其次是沙门菌(38.5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34.48%),最低的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10.65%;死亡病例全部系椰毒假单胞菌所产生的毒素污染酵米面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广西食物中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食源性致病菌(毒素)引起的进食人员中毒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广西西北部农村、饮食业和学校集体食堂等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规律,为有效开展防制酵米面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对1996-2005年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996-2005年广西共报告11起酵米面中毒,中毒77人,死亡50人,病死率64.94%。中毒地点主要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巴马、隆林、凌云等8个山区县的农户,中毒原因系食用制作后贮存多日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酵米面所致。调查结果显示,酵米面食物中毒是危害广西西北部山区村民身体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做好宣传教育,使村民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改变食用制作后贮存多日的酵米面习俗,是防止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都是采用有线方式传输,根据目前的无线视频监控需求,采用无线Wi-Fi技术设计实现了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采用ARM11处理器S3C6410核心,选用Linux操作系统,以H.264协议进行压缩编码,采用RTP/HTCP协议进行视频传输。用USB摄像头采集数据,压缩编码后经Wi-Fi传输到网络终端。终端通过Web方式登入摄像头管理系统,接收视频信号并解码播放。测试表明该系统可靠性好,视频清晰,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4.
鉴于ZigBee技术的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的特性和Wi-Fi的组网方便、易扩展、高数据速率、高功耗的特点,采用新兴的ZigBee和Wi-Fi融合通信技术组成智能家庭网关,能够很好地满足家庭远程监控、家电控制和家庭安防等个性化的要求。但由于它们所使用的是相同的2.4GHz频段,彼此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干扰,对ZigBee和Wi-Fi本身的抗干扰性能和共存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避免彼此间的干扰,并能改善其共存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某金属冶炼厂区周围农村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情况进行风险性评估,为预防控制慢性砷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某金属冶炼厂周围农村村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该村屯居民自种自供的大米、蔬菜和养殖的鸡、鸭等食品采样,用G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方法检测上述食品无机砷的含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当地居民膳食摄入量(食物频次法),并参考2002年广西营养与健康调查得出的农村居民各类食物每日消费量分别计算出当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利用JECFA提出的无机砷每公斤体重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为0.015mg/(kgBW·week)]进行风险性评估。结果该村种植的食用植物性农产品无机砷总体超标率为60.29%,其中大米超标率高达87.10%,平均含量为0.65mg/kg,最大超标15.5倍;蔬菜超标68.42%,平均含量0.16mg/kg;饲养家禽类食物总体无机砷超标率54.76%。每标准人每日平均、P90、P97.5膳食无机砷摄入量分别为0.2149mg、0.3900mg、0.4642mg,分别是JECFA提出的无机砷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1.66倍、3.02倍、3.60倍(其中参考2002年农村居民食物摄入量计算为ADI的2.0倍)。结论该厂区周围村屯食用农产品无机砷污染严重,居民尤其是高消费人群膳食无机砷暴露量明显超过ADI值,存在危害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方法 将菌株及样品经培养基增菌后,用热裂解法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试剂盒,时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验证,并在2006-2007年间,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方法对890份各类实际工作监测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9株不同种类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对用传统方法检测分离到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分别为:沙门菌96.6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2.30%,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100%;对890份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对食品及临床标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略高于传统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时荧光PCR法可在3~36 h内时目标样品作出结果判断.结论 实时荧光PCR方法成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特点,可作为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