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官荣  黄志瑜  袁永飞 《酿酒》2013,40(2):40-43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饮酒文化日益多样化,白酒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消费者健康角度,白酒安全角度和提高白酒优质品率角度来探讨白酒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或改善创新的关键控制点。从而分别对酿酒原辅料的选择和配比、生产工艺创新实施操作、科学贮存勾兑工艺和包装材料四大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浓香型白酒生产是以泥窖为发酵载体,窖池中的酒醅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各种微生物以及酶的作用,进行复杂的能量代谢,最终将淀粉类大分子物质转化为酒精和各种香味物质,形成了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风格。以浓香型白酒为出发点,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指标、香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白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发酵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中国白酒与人体健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人们对白酒健康问题认识模糊,阻碍了白酒行业的发展。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继承民族传统生产工艺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提升传统名优白酒产品的质量及其科技含量。论述了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白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酒体香味成分当中“乙酸乙酯高,己酸乙酯低”的情况,导致在尝评浓香型白酒时,出现以己酸乙酯为主的主体香气欠缺,香气冲、糟香突出,口感单薄、无绵甜感,余味短,风格不具有典型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了稳定浓香型白酒酒体品质,传承中国白酒上千年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口感优良的中国浓香型白酒,特对与“增己降乙”。关联性较大的微生物菌落和酿酒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比对,旨在促进浓香型白酒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白酒存在的"入口甜,回味苦"的普遍现象,应用白酒骨架成分理论,深入剖析有机酸在白酒中的作用机理,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研发的"味觉转变剂Ⅰ型和Ⅱ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白酒在勾调上的诸多问题。味觉转变剂Ⅰ型最佳用量为0.5‰;Ⅱ型最佳用量为0.6‰,按比例加入后可以消除酒的苦味,对白酒起到明显的呈味作用,可增长后味,减少或消除杂味,出现回甜感,增加白酒的醇和度,减轻中、低度酒的水味,并使白酒香气更加幽雅自然。使用"味觉转变剂"对白酒进行调味,可明显改善酒质,赋予白酒幽雅、自然感,并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江建军  杨官荣  黄志瑜 《酿酒》2011,38(5):7-11
四川小曲白酒是川酒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川法小曲白酒的历史、传统工艺特征和香味成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从菌种选育、发酵、蒸馏、勾调等关键工序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足,阐明其发展创新思路,指出开展川法小曲白酒的调研创新与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对其标准的系统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角函数表达的线性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对生产的稳定与优异进行科学性的判定。在酿酒生产过程中,将实际生产中的数量关系抽象为三角函数关系,并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构造相应的函数模型,再通过对函数模型的研究,使生产实际的稳定与优异得到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黄志瑜  占金龙 《酿酒》2010,37(2):47-50
回顾了高粱酿酒业的发展历史,指出东北地方高粱白酒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有着突出贡献。课题主要从入窖温度、入窖水分、投料量、发酵时间等方面确定发酵参数来提高出酒率,并结合新怀德酒业的生产管理,确定了东北地方高粱白酒的生产工艺和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9.
杨官荣  黄志瑜 《酿酒》2009,36(5):24-27
新型白酒在经勾调后出现回苦,针对全国白酒行业普遍存在的这一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对白酒骨架成分理论,尤其是白酒中酸的成分进行分析,介绍了苦味物质产生的机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和建议:关键在于掌握白酒中各种酸量比的合理区间,使酸酯达平衡。  相似文献   
10.
江建军  杨官荣  黄志瑜 《酿酒》2011,38(6):6-10
四川小曲白酒是川酒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川法小曲白酒的历史、传统工艺特征和香味成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从菌种选育、发酵、蒸馏、勾调等关键工序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足,阐明其发展创新思路,指出开展川法小曲白酒的调研创新与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对其标准的系统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