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2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重庆合成化工厂50吨/年均聚甲醛中试装置于1983年1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通过技术鉴定。该厂自1960年起研制均聚甲醛,1970年建成50吨/年中试装置,并在1978年小试总结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了中试的流程和设备。近几年来通过多次全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埋深3 500~4 500 m)拓展.已在LZ、DZ 2个深层区块取得初步进展,且页岩气勘探开发效果表现不同(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其主要与富集条件差异有关.以LZ和DZ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最新的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  相似文献   
3.
葛洲坝下游江心堤对中华鲟产卵场河道动能梯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Delft3D软件的FLOW模块研究了葛洲坝下游修建江心堤前后对中华鲟新产卵区处的水流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模拟分析了江心堤对产卵场处河道流速、动能梯度及动能梯度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势调整对产卵区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深层页岩气是现阶段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天然裂缝发育对页岩气富集、压裂开发及天然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岩心、测井分析等地质手段,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岩石声发射实验,对泸203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期次及形成演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以构造成因的剪切缝为主,发育少量水平滑脱缝及直立张性缝。裂缝充填程度高,充填物复杂,以直立缝及水平缝共同发育、延伸距离短为特点,纵向上裂缝在五峰组—龙一段Ⅰ亚段2小层及4小层中上部集中发育,底部直立缝及水平缝均较为发育,向上以水平缝发育为主。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1期形成于印支运动期(距今253.4~250.0 Ma),裂缝被方解石及黄铁矿高度充填,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4~150.6℃,构造应力方位为NNW—SSE向(335°±5°),形成近NS向及NWW向平面剪切缝与NEE向剖面剪切缝。第2期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距今70.58~42.64 Ma),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4.8~210℃,构造应力方位为SEE—NWW向(110°±5°),形成NW向与N...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源区蒸发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气温的变化和蒸发的变化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额尔齐斯河流域斋桑泊、塞米巴拉金斯克、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4个代表站1948~1995年实测月降水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及相关水文统计方法对流域的降水量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为200~500 mm,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年降水量CV值为0.21~0.27,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在1948~1995年处于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0.8~3.5 mm/10 a;流域四季降水量变化在此期间整体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的上升趋势最显著,其次为冬、夏两季。  相似文献   
7.
以宜昌站1956~2002年主汛期为例,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了流量、水温序列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根据主周期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主汛期流量、水温序列均存在三类时间尺度的周期,各周期尺度下小波变换系数基本为正负对应出现,呈偏丰-偏低、偏枯-偏高交替变化规律,且将持续到2015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亚湖泊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根据中亚地区不同经纬度5个湖泊代表气象站20世纪中后期及21世纪的实测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五年滑动平均法、距平分析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检验法及相关的水文统计方法,对该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变化趋势及其趋势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里海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四个湖泊区域的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冲突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与生态系统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例,基于哈尔滨水文站1898~1987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运用次最小(大)值、频率排位法和四种适宜生态径流计算方法分别计算研究区河道逐月最小(大)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并采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频率排位法更适合研究区最大(小)生态需水计算,四种逐月频率法计算的逐月适宜生态径流过程评价效果较理想,年内各月保证率均取50%的计算结果更适合适宜生态需水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根据流域附近5个气象站2002~2008年资料应用P-M法耦合植物生长模型计算流域潜在蒸散发作为模型的蒸发输入,并基于2002~2008年63个雨量站资料及尺度为1∶200 000土壤类型图、土壤化学属性和农业施肥资料,运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污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量与土壤质地相同情况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旱地>水田>林地,可为淮河上游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