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库调度方程组的定界迭代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进行水电站水库调度计算中采用逐时段递推计算时,一般求解方法是迭代算法,在生产实际中,现行迭代算法有时出现不收敛现象,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如果迭代变量的假设值小于新值,则假设值即为失代变量的下界x-,新值为其上界x^-,否则,假设值为迭代变量的上界x^-,新 值为其下界x-,迭代变量的真值必包含在上下界之间,即x^*∈(x--x^-)。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迭代区间将逐步减小,直至逼近真值,由此即可构造定界迭代算法,应用实例表明,提出的定界迭代算法原理简单,可保证迭代算法绝对收敛,且与迭代变量的修正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2.
3.
在水库水量平衡计算中 ,常会遇到时段迭代计算出现不收敛现象 ,从而出现不合理的计算结果或造成计算机软件异常 .提出了一种定界迭代计算方法 ,可保证迭代计算绝对收敛  相似文献   
4.
在水电站优化调度中,确定性优化所得到的最优决策受前后时段径流影响,入库径流的不稳定会使部分时段的调度规则极为复杂,提取存在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理明确的水电站分期调度规则提取思路,即根据各个时段调度规律的稳定性将调度期划分为稳定期与衔接期,并对调度规律稳定期与衔接期分别采用不同的调度规则提取方法。同时,通过分析衔接期径流特性,引入了逐时段流量分级策略,对衔接期最优决策呈现出的上下调度线进行了有效划分。以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为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汉江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的水质综合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使得评价结果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神经网络方法则可以有效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构造了一个多因子水质综合评价的3层BP网络模型,以生化耗氧量、氨氮和总磷为评价因子,对汉江武汉段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河流环境容量的推求及分配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利用系统动力学 (SD)方法进行累积影响评价的能力 .实例研究表明 ,SD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环境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空间累积效应的评价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是进行累积影响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峡梯级和清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为了计算三峡和清江两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补偿效益,为流域管理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发电量最大和保证出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梯级单独调度和系统联合调度二个数学模型。在相同计算条件下,采用一维、二维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以及大系统分解协调法分别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系统联合调度后增加电量1.826×106kW·h,增加保证电力440MW,补偿效益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三峡与清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调度补偿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5个串并联水电站的联合调度问题,采用相对比较的方法,在同一计算条件下,将系统分解为三峡梯级与清江梯级2个子系统,分别建立子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优化方法求解,得到未联合调度时的发电量;然后建立系统联合调度数学模型,分解协调模型将2个子系统联合优化,得到系统联合调度时的发电。经过对比分析,三峡梯级与清江梯级联合调度后年均可获得补偿电量18.29亿kW•h。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般水库群洪水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补偿调度的求解方法,补偿调度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各水库的入库洪水过程,按照各水库的洪水调度规程从上至下进行独立调洪计算,再与区间洪水合成防洪控制点的流量过程;若出现超载水量,则从两方面调整各水库的泄洪策略(拦蓄与预泄),以达到避免或减少分洪水量的目的。所提出的通有型水库群洪水调度模型及补偿调度算法具有一般性,有利于编制开发通有型水库群洪水调度系统软件,其计算成果为制定人机交经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