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弯道悬沙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研究弯道悬沙水流的水力特征和泥沙特征变化以及弯道半径对其影响。试验表明,弯道悬沙水流水面横比降与清水相比略有差异,悬沙水流较清水时弯道水面横比降小,弯道半径越大,差异越小。水流入弯道后,水流流速、水流含沙量以及悬沙粒径均进行了重分布。弯道凹凸岸最大流速调整位置随弯道半径的减小而下移。弯道内凸岸含沙量逐渐增加,悬沙粒径也逐渐增粗,在弯道末端断面,凸岸含沙量与凹岸含沙量比值达到最大值,相应凸岸悬沙中值粒径与凹岸悬沙中值粒径比值也达到最大。弯道半径不同,泥沙在横向调整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结合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通过弯道悬沙实体模型对弯道溢流堰分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弯道溢流堰具有一定的撇清撇细分沙效果,悬沙中值粒径越大,弯道溢流堰的撇清撇细分沙效果越好;弯道半径对溢流堰撇清撇细分沙效果的影响随着悬沙粒径的不同而不同;在试验水沙条件下,经弯道溢流堰撇清撇细分沙后进入淤区的悬沙含沙量较分沙前提高约1%,粗沙较分沙前提高约2%.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型试验,对中闸室施工修改体型即预留凹槽方案进行了论证,认为该体型在运用中发生空化的可能性较大,不宜采用;原设计无凹槽体型方案,水流流态较好,水流空化数大于初生空化数,建议采用.对改建施工中需凿除部分,建议采用降低砼标号的方法来减小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4.
从减压、常压试验发现的双层泄流排沙孔进口斜门槽的涡带现象,经二元水洞试验验证,证明它是1条气带,并解释了这条气带的成因。该成果对正确判断三门峡双层孔让槽导轨的破坏原因和筛选工程改善措施,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调水调沙与小浪底水库管道排沙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简要分析小浪底管道排沙系统的基础上,对管道配沙可利用的沙量、管道含沙量、管道泥浆输移强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运用管道排沙系统配沙进行清淤,输沙率可达到80t/s.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黄河下游清淤方式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增大水流悬移质泥沙中细颗粒含量,并且颗粒级配合理,就可能形成利于泥沙输移的高含沙水流。提出采用管道排沙将小浪底水库内淤积的细颗粒泥沙排向下游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增大小浪底水库拦粗沙库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黄河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减压、常压试验发现的双层泄流排沙孔进口斜门槽的涡带现象,经二元水洞试验验证,证明它是1条气带,并解释了这条气带的成因。该成果对正确判断三门峡双层孔斜门槽导轨的破坏原因和筛选工程改善措施,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百泉复水工程设计研究之目的,采用“滤层”设计方案和人工涌泉模拟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湖底防渗漏问题和天然泉的保护,再现了百泉这一著名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型试验对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工程的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采用将放淤闸布设在弯道上段的凹岸、弯道设置溢流堰、淤沙条渠的合理分区和科学调度等措施.可以实现试验工程淤粗排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黄河天桥水电站面流消能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桥水电站采用面流消能,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a一遇,经本次水工整体模型试验,对100a一遇设计洪水、500a一遇校核洪水和1989年实测洪水均作了定床和动床试验研究。成果显示,100a一遇洪水和1989年洪水在建筑物下游可保持面流流态,无严重冲刷;500a一遇校核洪水则出现底流,冲坑较深,应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以改善流态,降低单宽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