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0篇
电工技术   247篇
综合类   297篇
化学工业   472篇
金属工艺   158篇
机械仪表   219篇
建筑科学   318篇
矿业工程   172篇
能源动力   65篇
轻工业   311篇
水利工程   147篇
石油天然气   286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2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0篇
冶金工业   112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36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算法、智能算法与强化学习算法在自动引导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启发式强化学习算法,并针对传统Q(λ)算法,设计启发式奖励函数和启发式动作选择策略,以此强化智能体对优质行为的探索,提高算法学习效率.通过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基于改进Q(λ)启发式强化学习算法在探索次数、规划时间、路径长度与路径转角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煤粉进入燃烧室之前对煤粉气流进行预热处理的新型工艺,减轻一次风对炉膛的冷却效应,加速煤粉燃烧. 设计采用导热油预热煤粉气流的带翅板管壳式换热器,搭建中试规模试验台,通过实验研究油温、油质量流量、风温、风速、煤风质量比对系统换热特性及试验台阻力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换热器采用导热油来预热一次风煤粉气流的技术可行性,提出的新型预热工艺具有环保节能的现实意义. 试验结果表明,当煤风质量比为0.15时,190 ℃的导热油可以将煤粉气流从58.4 ℃预热到113 ℃以上. 提出的预热工艺有利于改善煤粉气流的着火性能,促进煤粉锅炉的低负荷稳燃.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开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为明确碳达峰目标下中国深海水合物的开发战略,根据水合物相关论文、专利的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开发技术划分为室内模拟测试、地质勘探、钻探取样、三气合采、环境风险监测5种技术类型,并系统研究了水合物的开发现状和深海水合物的开发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水合物的开采技术具有意义重大和难度巨大的双重属性,在国家层面具有战略性和革命性特征,在技术层面则具有前沿性和竞争性特点;(2)中国海域水合物规模化开发仍面临储层热、流、力、空间、结构、多场时空演化不清,从储层、井筒到水下采油树、海底管道及下游工艺设施中气—液—砂—水合物四相复杂流动规律不清、水合物再生机制不明等理论与技术难题;(3)对于深水浅层水合物的开发,高精度探测技术、地球物理、地质及测井、钻探等立体化、综合探测技术是其未来主要发展方向;(4)水合物资源评价方法正在向精细化发展,水合物资源开发模式与试采工程趋向水合物和油气联合开发,新型合采技术和合采设备将是下一步研发的热点和前沿方向,并提出了中国深海水合物的开发路径及2020—2035年开发理论与技术路线图。结论认...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逆加成 -断裂自由基聚合( RAFT)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梳状嵌段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 GPC)、核磁共振氢谱仪( 1H 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共聚物进行了测试表征。将共聚物用于酞菁蓝颜料分散,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径仪和旋转黏度计对其分散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市售的某进口分散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梳状嵌段共聚物分散剂能使酞菁蓝颜料分散良好,色浆具有粒径小、黏度低、耐沉降、稳定性高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5.
与内燃机引擎相比,燃料电池的低温启动速度有明显的差距。改善燃料电池启动性能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但这一措施又会降低燃料电池的稳定性,甚至影响其寿命。因此,在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对电堆温度进行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嵌入式ARM11芯片Raspberry3B+为主体,以工业传感器为采集源头,设计了一套燃料电池温度监控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有效实现了温度等参数的采集,并可依此对燃料电池启动进行智能化控制,为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百里香酚(Thymol)4.875%和丁香酚(Eugenol)7.81%(TE)、百里香酚(4.875%)和肉桂醛(Cinnamic aldehyde)3.9%(TC)、百里香酚4.875%和松油醇(Alpha-Terpineol)15.62%(TA)3组复配香辛料保鲜剂作用于4℃贮藏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通过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C)和理化指标(pH、TVB-N和色差)等指标来探究贮藏期间大黄鱼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配香辛料保鲜剂处理组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其中,TE组呈现最佳保鲜效果,在贮藏期第12 d,TE组的感官评价分值仍在可接受范围内,TA和TC组分别在第7 d和第12 d时感官评分低于3,达到不可接受评分值;在第12 d时,TE菌落总数(TVC)为5.93 lg cfu/g,在4个处理方式中抑菌效果最佳,在国标控制范围内,TC、TA和空白组(K组)分别在第12 d、第10 d和第10 d时TVC值大于6 lg cfu/g,超过国标规定范围,不可食用;TE组的pH和色差在贮藏期间变化最小;TE组在第12 d时,TVB-N为28.33 mg N/100 g,贮藏期间未达到TVB-N的控制上限,能够有效延抑制大黄鱼的腐败,TC、TA和K组在第12 d时,TVB-N值分别为33.48、36.81和44.08 mg N/100 g均已腐败变质,不可食用。因此,本实验3组复配香辛料保鲜剂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延长大黄鱼的保质期,且TE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卤醇脱卤酶重组湿菌体E. coli BL21(pET28a-HHDH)为催化剂,催化外消旋的1-氯-3-苯氧基-2-丙醇的动力学拆分可以获得光学纯的(R)-1-氯-3-苯氧基-2-丙醇。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卤醇脱卤酶催化合成光学纯(R)-1-氯-3-苯氧基-2-丙醇的影响因素,对反应pH、反应温度、菌体浓度、亲核试剂 N 3 - 浓度和底物浓度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卤醇脱卤酶催化合成(R)-1-氯-3-苯氧基-2-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7.0,反应温度为28℃,菌体浓度为22.5g/L,亲核试剂NaN3的浓度为50mmol/L,底物外消旋1-氯-3-苯氧基-2-丙醇的浓度为10mmol/L。在此工艺条件下,(R)-1-氯-3-苯氧基-2-丙醇的ee值和收率分别为100%和16.97%。  相似文献   
8.
双层规划模型是将经济效益作为分析中的首要上层目标,将配水量作为首要下层目标,以此对水资源配置系统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及层次性进行解析。通过将双层规划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并利用满意度算法进行数据计算分析,获取项目在不同情景方案下的最优结果,并为项目的决策层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了超声提取盘龙七中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L9(34),以黄酮、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讨论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3次、料液比1∶25、提取时间60 min,黄酮提取率为1.95%(RSD=1.8%,n=5);各因素对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3次、料液比1∶30,提取率为1.50%(RSD=2.2%,n=5)。结论本实验为陕西地方药材盘龙七的深入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