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多向加载条件下闭式模锻成形的TC6钛合金三通锻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比了锻件不同位置处的原始β晶粒及α相的形态,并表征了锻件各位置处的维氏硬度,进一步分析了锻造变形量对显微组织形态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闭式锻造三通锻件各位置处的显微组织及硬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锻造变形量的增大,原始β晶粒由各向尺寸接近的多边形转变为细条状晶粒,同时晶界α相由不连续的短棒状转变为等轴状;锻造变形量越大的位置,由于显微组织细化及加工硬化作用,显微硬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热解技术能够回收85%以上的油品且达到含油污泥减量50%以上的效果,其固相产物即热解尾渣的含油率低于1%。目前,热解尾渣可大宗应用于油田井场铺设通井路、铺垫井场,但仍有50%以上未实现 资源化应用。鉴于尾渣管理成本较高,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国家通过法律约束和政策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固废的资源化应用,热解尾渣的资源化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热解尾渣理化性质的基础 上尝试作为材料将其用于道路路基、灌注桩、微型桩等岩土工程中,但目前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在现 场研究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含油污泥热解尾渣在岩土工程材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研究成果的局 限性和面临的问题,展望其在岩土工程中多元资源化应用的趋势,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滑坡-碎屑流冲切铲刮效应的颗粒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碎屑流运动沿程冲切铲刮作用对滑坡运动性态(如速度、体积、物质组成等)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更好的进行模拟是滑坡动力过程分析的重要技术难题。在室内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对滑坡-碎屑流运动过程中对松散基底物质的冲切铲刮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滑坡方量和滑落高度、基底厚度和强度以及地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坡方量与滑落高度的增大,铲刮能量增加、铲刮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增强了铲刮效应;基底厚度的减小与地形坡度的增加均会引起基底物质稳定性降低,从而在同等条件下更易于被冲切铲刮;颗粒离散元方法是滑坡运动模拟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模拟结果对于更好的理解滑坡运动冲切铲刮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相区固溶温度及固溶后冷速对Ti-6Al-4V (TC4)合金元素再分配行为的影响,利用EPMA技术表征了初生α相(α_p)以及β转变区域(β_t)的元素浓度,考察了β_t显微组织尺寸随固溶温度及元素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β_t区域元素浓度变化显著,表现为Al含量升高、V含量降低,而αp晶粒中元素浓度变化较小,导致两区域元素浓度差异减小;同一固溶温度下,以不同冷却方式(水冷、空冷及炉冷)冷却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显示,冷却速率越低,α_p比例越高,α_p与β_t之间元素浓度差异越明显。合金经固溶水冷、空冷后,β_t分别为淬火马氏体、次生α相(α_s)+残余β相,2种冷速下β_t的显微组织尺寸均与高温β相内的元素浓度水平有关,即β_t内部显微组织尺寸受固溶温度的显著影响。利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了不同固溶温度下微区域(α_p、β_t)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密排六方(hcp)晶格α_p本身呈现的力学行为的各向异性对其纳米压痕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而β_t的弹性模量及硬度主要受α_s片层尺寸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固溶温度-微区元素浓度-微区显微组织-微区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景福煤矿副立井穿过多层极破碎岩层,岩体自身稳定性较差,爆破时极易引起片帮冒落,对人身安全和设备构成危害。通过采取预裂爆破;设置缓冲孔;降低循环进尺,减小震源能量;选用低密度、低爆速炸药;采用合理的装药结构等爆破降震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减小了爆破对围岩的破坏,维护了围岩稳定,实现了极破碎岩层段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绿色建筑的发展,探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利用之前研究结果,即用水灰比、再 生骨料取代率、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以及空白组的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组合。然后利用最 优组、加强组和基准组探究K12烷基硫酸钠对再生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收缩 率略大于普通混凝土,且早期增长较快,后期变缓,而加强组的后期收缩有明显的减弱,表明K12烷对再 生混凝土后期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适应于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模型。  相似文献   
7.
弱胶结软岩地层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相邻巷道开挖扰动和爆破振动对已有巷道影响的理论分析, 推导了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的确定公式。以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设计为依托, 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变间距多个模型的开挖扰动影响, 以确定其巷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 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的理论计算值应不低于36.6 m;数值分析发现当巷道间距为40 m时, 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中间围岩的应力场已接近原岩应力, 巷道围岩位移场与塑性区基本趋于对称稳定, 马头门硐室支护荷载与未受影响前基本一致。利用上述研究成果, 综合现场施工状况, 最终确定其间距为40 m。工程施工后硐室与巷道稳定, 验证了在软岩地层中该巷道间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