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水利工程   1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流泥沙近期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张信宝  文安邦 《水利学报》2002,33(4):0056-0059
通过长江上游宜昌水文站、金沙江屏山水文站和嘉陵江北碚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分析,表明宜昌站多年水沙关系未见有明显的变化,属正常波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嘉陵江和金沙江的水沙关系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嘉陵江的河流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金沙江呈略有增加的趋势,嘉陵江、金沙江两流域的侵蚀、产沙、输沙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人类活动的方式、程度,植被破坏与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拦沙和工程建设增沙等的明显差异,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嘉陵江和金沙江水沙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云南东川泥石流沟与非泥石流沟~(137)Cs示踪法物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 37Cs示踪法调查云南东川小江流域 6条泥石流沟、6条非泥石流沟和主河的泥沙来源。泥沙主要来源于冲沟侵蚀和滑坡崩塌堆积、坡耕地和草地。坡耕地和草地表层土壤1 37Cs平均含量分别为 0 9Bq m2 和1 98Bq m2 ,冲沟沟壁和滑坡崩塌堆积土体1 37Cs。作者通过 3种源地土体1 37Cs含量的比较 ,分析了细粒泥沙(<0 0 1mm)的来源。 6条泥石流沟冲沟侵蚀和重力侵蚀 (滑坡崩塌 )的相对产沙量变化于 90 2 %~ 1 0 0 % ,平均值为 95 1 % ,6条非泥石流沟的相对产沙量变化于 74 5 %~ 83 3% ,平均值为 78 9%。小江主河为 81 4 %。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区7Be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季节性本底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7Be主要分布于0-20 mm深度的表层土壤,其中0-2 mm的表层土壤7Be的含量最高,向下随深度呈指数减少,20 mm以下土层基本不含7Be.我们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盐亭农耕地和草地紫色土的7Be深度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草地表层土壤的7Be含量高于农耕地,其随深度递减的速率也高于农耕地.这可能是农耕地土壤较草地土壤疏松,降水易于入渗的缘故.四川盐亭7Be季节性本底值,春季和秋季分别为117.4 Bq·m-2和169.9Bq·m-2.与国内外已有的报道相比,四川盐亭7Be本底值偏低,这可能是7Be含量较低的西南气流的水汽和基本不含7Be的本地水汽对降水贡献较大的缘故,并且四川盆地阴天多,云层厚,不利于宇宙射线的穿透并产生7Be.  相似文献   
4.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分区的修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宝  周杰 《人民黄河》1999,21(8):33-35,39
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分区图”进行修改。新的分区考虑了人文因素对水土流及其治理措施配置的影响,将人口密度作为主导因子之一,对黄土高原,丘陵水蚀区进行了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及其造成的石漠化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桂西北喀斯特丘陵区环江成义屯的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示踪技术对洼地泥沙堆积与小流域土壤流失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63-2007年的44年间,洼地泥沙堆积速率和堆积模数分别为0.38 cm.a-1和51.4 t.km-2.a-1。讨论了流域土壤地面流失与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关系,认为前者应比较接近于后者,研究小流域的土壤地面流失模数为57.1 t.km-2.a-1。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几十年以来的地面水土流失轻微,土壤流失速率仅为数十t.km-2.a-1。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信宝  贺秀斌 《人民长江》2010,41(13):21-23
长江上游坡耕地多,人均耕地少,人民生活贫困,水土流失严重。20 a来,"长治"工程在小流域治理中,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的方针,以坡改梯为突破口,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将坡耕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并配套较为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和田间作业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坡改梯整治不仅治理了坡耕地的土壤流失,而且促进了侵蚀冲沟的逐渐消亡,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中国137Cs本底值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37Cs区域本底值的确定是应用137Cs法研究土壤侵蚀的首要问题.本文利用Walling和He的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和软件对中国137Cs本底值区域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结合前人对中国不同区域137Cs本底值的研究结果,将各区域137Cs实测本底值同模拟值进行比较,指出了模拟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137Cs本底值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影响中国137Cs区域本底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明土壤中137Cs扩散与迁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无侵蚀非农耕地土壤137Cs深度分布入渗过程模型,再现了重庆开县和陕北子长两个剖面137Cs深度分布的变化过程.重庆开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4年)为指数衰减形态,表层土壤137Cs浓度最高,137Cs深度分布形态系数ho=0.0997 cm-1,入渗系数D=0.8006cm2·a-1.陕北子长剖面137Cs深度分布(2001年)为非指数衰减形态,次表层土壤浓度最高,全剖面拟合的深度分布形态系数ho=0.0825 cm-1,入渗系数D=1.24 cm2·a-1.子长剖面137Cs深度分布为非指数衰减形态的原因主要是表层和次表层土壤随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或水分入渗速率急剧降低,导致137Cs入渗速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37Cs入渗系数(D)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实地考察,概述了黄土高原区泥石流的分布、类型及活动特征。将全区分为七个活动性泥石流带,各带都有一定的东西向或南北向的差异性。在类型上泥流居多,但规模偏小,其活动性和规模主要决定于黄土崩塌、滑坡活动和降雨量的多少及强度。  相似文献   
10.
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信宝 《人民长江》2004,35(10):6-7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通过剖析建国以来人工造林和封禁治理的实践,检讨植被恢复工作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正在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上4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但C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