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4篇
电工技术   116篇
综合类   96篇
化学工业   170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58篇
建筑科学   245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39篇
轻工业   218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指标优化苦丁茶冬青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设计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苦丁茶冬青瞬时高温灭菌工艺参数,以灭菌温度、灭菌时间、药材粒度为考察因素,以灭菌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直观及方差分析结果评价灭菌对3个考察指标的影响;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灭菌温度是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P<0.05),确定的最佳灭菌工艺条件为:灭菌温度160℃,灭菌时间10 s,粉碎粒度24目。瞬时高温灭菌对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以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按优化工艺灭菌后的3批样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灭菌后3批样品的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较灭菌前减少0.19,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灭菌前增加约0.14%;灭菌前后3批样品的DPPH·抗氧化活性IC50值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灭菌前后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9。...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连续水位,提出了基于序列到序列(Seq2Seq) 的短期水位预测模型,并使用一个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作为编码层,将历史水位序列编码为一个上下文向量,使用另一个LSTM 作为解码层,将上下文向量解码来预测目标水位序列。以流溪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预测长度分别建立水位预测模型,并与LSTM 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eq2Seq 模型对连续6 h、12 h 和24 h 水位预测的纳什效率系数最高分别为0.93、0.90和0.85;当预测长度为6 h 时,LSTM 和Seq2Seq 模型预测结果相似,ANN 模型精度较低;当预测长度为12 h 和24 h 时,Seq2Seq 模型相比LSTM 模型和ANN 模型预测效果更好,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针对热轧型钢精整区物料跟踪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热轧型钢喷码识别物料跟踪方法.通过在矫直机后增加喷码机为型钢打印"身份证",并增加工业相机和光源采样,再通过深度学习文字识别算法实现精整区型钢物料跟踪,最后采用知识蒸馏方法进行模型压缩以满足工业部署要求.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型钢生产过程中精整区的物料跟踪,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王燕杉  侯立安  宋英今  李宁  陈冠益  张婷 《精细化工》2021,38(7):1325-1332,1354
以沼渣为原料制备生物炭是实现沼渣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沼渣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沼渣生物炭的组分结构和物化特性,因而沼渣生物炭具有低成本、来源广、吸附及催化性能好等特点被应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该文对当前沼渣生物炭的原料来源、制备及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沼渣生物炭作为吸附剂和碳基催化剂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现状,同时阐述了沼渣生物炭的作用机理.最后总结了沼渣生物炭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指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钾长石为原料,采用氧化钙和硅酸钠对其进行负载,使其具有更多的微介孔结构,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其改性,合成得到的钾长石负载改性物(CK)对废水中苯酚进行吸附。考察了CK添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K吸附苯酚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及热力学模型进行拟合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苯酚去除率随着CK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溶液呈中性时吸附效果较佳;吸附在1 h时开始趋于平衡;随着苯酚初始质量浓度(50~3 000 mg/L)的增加,CK对苯酚的吸附量可增至30.32 mg/g并趋于饱和,该值是原材料的9倍多。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CK对苯酚的吸附过程,说明该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说明钾长石经负载改性后有利于吸附废水中的苯酚。  相似文献   
6.
以-40 ℃冷冻室冷冻的法兰西西梅为原料、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解冻时间、解冻温度、磁场强度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静磁场解冻法兰西西梅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定为基础,对静磁场解冻后法兰西西梅的品质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权重K=(0.20,0.10,0.20,0.25,0.25)。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静磁场解冻后法兰西西梅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磁场强度40 mT,解冻时间144 min,解冻温度19 ℃,在此条件下得到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5.23分,汁液流失率为0.53%,静磁场解冻后的法兰西西梅软硬合适,果皮呈紫色,有光泽,果肉呈金黄色,外观平整饱满,具有西梅本身的香味,味道较浓郁。模糊数学评价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用于静磁场解冻法兰西西梅工艺条件的优化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7.
矿区资源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地表形变监测可对矿业开采沉降进行有效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表沉降带来的损失。五龙沟矿区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矿产地之一,对其进行形变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D-InSAR技术易受时空去相干和大气相位延迟限制,导致形变监测失效,而SBAS-InSAR技术则能突破上述限制条件,获得毫米级的地表形变特征。因此,本文选取覆盖该区域的2017—2019年30期Sentinel-1A降轨数据,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该矿区进行地表形变监测,最后从整体形变、形变速率、形变量等方面进行时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矿区的整体形变不大,其平均沉降速率为-1.40mm/a,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11.8mm/a,最大形变量为-21.7mm。矿区范围内存在两个主沉降区,其中沉降区A呈漏斗状,沉降区B呈条带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明显向外扩张趋势。监测结果可为矿区后期防护治理与安全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膨化藜麦粉、牛奶为原料,选取嗜热链球菌6063、保加利亚乳杆菌6064、动物双歧杆菌B15混合发酵藜麦牛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膨化藜麦粉的添加对酸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益生菌发酵藜麦酸奶的最佳菌种配比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2:1:2,最佳工艺为接菌量2%(v/v),藜麦添加量5%(w/v),发酵温度41 ℃。在此条件下,藜麦酸奶风味良好,乳酸菌总活菌数达到109 CFU/mL。从发酵开始至贮藏21 d结束,藜麦酸奶可滴定酸度始终高于纯酸奶,乳酸菌总活菌数低于纯酸奶。藜麦酸奶成品的蛋白质、多酚及黄酮含量分别比纯酸奶提高了88.67%、166.67%、284.62%。乳酸、甲酸、乙酸、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80、1.42、0.11、0.01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风味分析,藜麦酸奶中共检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纯酸奶相比,新产生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将为藜麦酸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工艺依据,进一步促进藜麦的应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应力传感器不能兼顾柔性、动态测量及无法测量曲面接触应力特征信息等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ZT压电薄膜柔性应力传感器。主要有由PZT压电薄膜、导线、特殊的压敏涂层等构成。传感器的受力信息可以通过检测PZT压电薄膜传感器的电荷变化来获取,可应用于测量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应力。为研究测量轮胎路面等具有复杂曲面接触结构的应力分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压电传式感器的工作原理,压电薄膜的传感特性,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更加可靠,适用于曲面应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多级A/O工艺在计算时考虑的设计参数较多,且难以统一各级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将多级A/O工艺看作A/O工艺的多个分格形式,首先对总池容按照A/O工艺设计计算,在计算时采用污泥负荷法,规避各种经验取值的影响。其次根据3种分配方式对已计算出的总池容进行各级定量分配,其中各级按照等进水量和等负荷设计为最合理。最后结合水力负荷和基建投资折中确定多级A/O工艺设计最佳污泥回流比为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