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热膜探针测量了内径为 3 5mm的水平管泡状流中的液流速度 ,同时用双头电导探针测量了有关的相界面参数 ,结果表明 ,局部液流平均速度在靠管道下部的分布与单相液流的分布类似 ,在靠管道上部突然减小 ;局部液流平均速度在靠管道下部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靠管道上部则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局部含气率和气泡频率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靠近管道上壁处有一峰值 ,其分布规律随液流速度的增加而趋向均匀  相似文献   
2.
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序列、分区特性及临界条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给出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基本流态序列、过渡特性及临界水力条件。这种泄水道的流态可根据空腔环流内的气体压强、空腔直径和通气孔的通气量的变化规律分为淹没流流态、吸允流流态和自由流流态;空腔环流形成的水力条件为(H-h)/h大于2.5或Fr大于0.46;各流态转变过程中有明显的过渡段性质;在不同的流态分区内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粘性流体绕流圆管时边界层厚度的一种局部相似性解法。根据相似性解原理,将流体在圆管上形成的二元曲面转化为若干段,把每一段近似处理成一个楔形体斜面,把相似性解用于每一段,并考虑界面上的修正,就可以得到边界层的物理参数。计算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泡状流时气泡主要集中在管道的上部,在管下部只有少量的气泡.由于气泡的非均匀分布,壁面切应力沿周向变化.本文以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壁面切应力均相预测模型为基函数,在实验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气泡非均匀分布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壁面切应力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工况下的壁面切应力沿周向的变化趋势,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误差范围小于10%.  相似文献   
5.
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空腔环流的旋流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对典型的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空腔环流的试验观测 ,在流速分布的假定下 ,提出与建立了该体型泄水道各种旋流特性的表达式 ,并给出试验观测结果。试验观测结果表明 ,相对于起始断面的各种旋流特性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质和沿程衰减的特性 ;下游水位对空腔环流的旋流特性有显著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定义的无量纲综合性无因次旋流参数AM ,物理意义明显 ,较全面的反映了各种基本物理量对空腔环流的影响 ,其沿程线性增大 ,表明空腔环流的断面总动量矩的沿程变化率与单位长度上的壁面切应力对轴心的力矩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头电导探针技术测量气液两相泡状流局部参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双头电导探针技术测量气泡局部参数,从而揭示了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内部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水平管泡状流相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气液两相泡状流的主要特征是连续液相中携带散布其中的细小气泡,气泡的存在不仅对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阻力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两相流动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前人有关泡状流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两相流的平均参数,对于两相流局部统计参数如局部空隙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是近年来两相流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垂直管内的流动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而同样有广泛应用的水平管内相分布规律还知之甚少.气泡对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流动结构影响机理的研究必须以了解相分布及气泡的局部统计参数为前提,同时对相分布特性的深人研究也为气液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化提供实验依据.本文以空气、水为工质,研究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相分布特性,给出了典型泡状流的时域信号图,研究了相分布随气液两相流量的规律变化,并与前人的有关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管道内冷凝诱发的段塞流生成与演化动力学模型。在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传热的因素,预测了冷凝流动过程中分层流向段塞流等不稳定流型转化的界限,在预测过程中将光滑分层流模型和从能量角度考虑的界面模型联合起来求解流动过程中的截面含气率,并将结果同前人(Cavallini,2003)使用实验关联式求解截面含气率来分析分层流不稳定性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模型在较大管径下,干度x0.25时,模型与Cavallini(2003)的模型较吻合;同时,选取不同的质量流速初值qm对建立的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导探针测量列管式余热锅炉中管束的截面含气率。实验段采用垂直布置的管壳式换热器模型,其圆形外壳内的管束由49根管子组成,并沿长度方向用3块折流板将管束分成4个冲刷流程。当水-空气两相流从实验段底部的侧面进入并斜向上冲管束时,测出了局部截面含气率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得到了平均截面含气率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矩形管内湍流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矩形管内湍流流场参数的测定,将电化学测试方法与激光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这两种方法,测试分析了矩形管流动从管壁到管内的湍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