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水平井开采地下水方案优选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采地下水,科学地设计地下水开采方案非常关键。在陕西省北部神木县境内的合河水源地选择了廊道、辐射井和渗流井3种水平井开采地下水方式,每种方式设计了多种开采方案,其中廊道有20种方案,辐射井有2种,渗流井有2种。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以"等效渗透系数"及"渗流-管流耦合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不同方案进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并分别计算其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取水量。考虑枯水期的衰减程度、施工难度、造价及管理的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4眼渗流井开采"为最佳方案,其平水期总开采量为35 400m3/d,枯水期总开采量为27 500m3/d。  相似文献   
2.
天然滤床渗流井取水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取河流渗漏补给量的新技术,利用河床砂砾石层的净化作用,将河水转化为地下水以获得水资源。渗流井取水时,"渗流井—含水层"多种流态并存,水力条件复杂,边界条件很难确定。现以等效渗透系数为纽带将"井管"内外不同介质不同流态耦合起来,建立起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将所建模型应用于陕西省绥德县枣林坪水源地渗流井取水工程,计算了当地渗流井取水平水期、枯水期的出水量,最终确定允许开采量为47 600m3/d。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渗流井取水时的井流特征,对于指导渗流井取水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之一.目前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失衡,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安全保障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兴平地区渭河南岸为例,利用DRASTIC方法,选取潜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别、土壤介质类别、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别以及渗透系数为防污性7项评价因子,构建了潜水防污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的潜水防污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将兴平地区渭河南岸的潜水防污性分为防污性差和防污性较差两个等级,并绘制了潜水防污性评价分区图,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设计了3种开采方式:廊道、辐射井、渗流井。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出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允许开采量分别为:0.65、0.68、1.18万m3/d。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选定渗流井作为张家川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后,设计了3种常用开采方案:廊道、辐射井和渗流井.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构建3种取水建筑物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从而进行开采量的计算.计算出研究区在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作用下允许开采量分别1.49、1.9、2.87万m3/d.计算结果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取水结构的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以取水效率高为目标,确定神木县刘家湾水源地采用渗流井方式开采地下水,对研究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陕西省吴堡县岔上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研究范围和边界条件,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二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Visual MODFLOW进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计算。经过模型的识别和验证,获取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然后对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比设计了9种开采方案,选取了最为合理的开采方案,最终得到岔上水源地平枯期允许开采量均为6 880m3/d。根据模型预报结果,水源地目前的设计开采量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纵观古代天津城市发展史,天津的城市景观结构是它能在清代成为大都会的重要因素。该文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入手,以天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地方志、地图、相关绘画作品等历史资料,浅析天津城市景观基底特征。从城池、水网、交通、商业、园林这五个维度对清代天津中心城区的景观结构进行分层分析,归纳总结其总体景观结构、城市景观与城市视线体系的特征,挖掘清代天津中心城区景观结构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天津城市历史以及城市景观提供新角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