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禹为楷模史为镜鉴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部生动而光辉的治水史。历代祖先对龙的偶像崇拜,表达了他们对治水的追求和对水的敬畏。人类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所以《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管子·水地》则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  相似文献   
2.
五、综合利用联系全面治水要协调不同部门、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综合的经济效益,也要注意整体的社会效益和长远的生态效益;要有主有从,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此,周恩来的思想是综合利用,联系全面。早在1950年确定治淮原则时,周恩来就精辟地指出,治淮既要重视泄洪入海,  相似文献   
3.
兴修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水利工作。一项项江河治理与开发的决策,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一座座水利工程建设的工地,刻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次次防洪救灾的现场,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本刊特开辟“三代领导人与水利”栏目,介绍我们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关于治水的战略思想、重要论述和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六、在淮河与海河大地 1991年夏,淮河大地多次遭受暴雨袭击,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7月7日至8日,江泽民到沿淮地区慰问并了解洪涝灾情,现场部署防汛工作。 在淮北大堤上,江泽民看到左边是汪洋一片的淮河干道,右边是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5.
三、分清缓急标本兼治虽然把治水作为基本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上,但建国初期战争尚未结束,国家正在草创,河流失修是普遍现象。如果对一切河流全面铺开进行治理,如果毕其功于一役,急于根治,仍为人力、物力、财力所不允许。对此,周恩来的思想是分清缓急,标本兼治。在分清缓急的思想指导下,决定先治理淮河和兴修官厅水库。为什么要最先治理淮河?第一,淮河水患严重,亟待救治。1950年8月24日,周恩来说:“花园口的决堤造成了极大灾难,创伤至今未能平复。去年淮河有水灾,今年又有水灾,直接原因就是蒋介石在花园口决堤,黄河的泥沙流入淮河,使淮河的河床增高,  相似文献   
6.
曹应旺 《治淮》1990,(1):4-7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淮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的淮安城。淮安自古是南北咽喉,淮河有事,淮安不安。周恩来在淮安的童年生活,使他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治淮的种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挑起了政府总理重担,同时也开始了规划和部署对淮  相似文献   
7.
孔夫子曾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倡“临事而惧”的精神。在国家建设中,周恩来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周恩来抓水利、“上天”两件大事时,尤其重视“临事而惧”的精神。 治水是同自然界打交道,违背自然规律什么都做不通。越是规模重大的水利工程技术要求越复杂,一旦失败,造  相似文献   
8.
一、探求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探求开发长江、中华腾飞之路 四川东部有一条浩浩荡荡的嘉陵江,它在合川这个地方汇合了西边的涪江和东边的渠江,然后南行到重庆,汇入奔腾的长江。 世纪伟人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渠江岸边的广安县。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邓小平15岁那年离开广安乘船沿渠江、嘉陵江南下到达重庆,考入了在重庆开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第二年,他顺江东下,漂洋过海,开始了逐西潮、救国家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思想家曾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作为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对水的问题高度重视,自他担任总书记以来,行遍九州,数次到各大江河考察水利,并对水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1998年汛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他每天了解汛情、灾情、工情,亲临第一线,直接领导指挥全国抗洪抢险的斗争。今年6月17日至24日,他又赶在汛前,顶炎炎烈日,行数千公里,沿壶口、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济南、东营考察黄河,并亲自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会议。毛泽东全面治理与开发江河  相似文献   
10.
三、每到一地都要号召兴修水利和植树造林 邓小平不仅仅关心黄河、长江,他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地都要号召兴修水利和植树造林。 1958年11月初,邓小平到贵州视察。他在飞机上看到贵州好多山上没有树。一下飞机,他就说:“贵州光山多,要搞绿化。”他看了贵州的自然条件后强调“要搞水电站,先搞小的,每个水电站兼顾灌溉。只要水抓到了,综合利用是容易的”。他一再指出:“水利概念要改变,农田用小型水利来解决,山地以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