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层次类剔法"的研究思路,估算了赣江各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年均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均侵蚀量1923.0万t/a,平均侵蚀模数237.6t/km2·a;流域内中、低山地貌类型区泥沙输移比大于0.9,丘陵和平原区介于0.5~0.9之间,流域平均为0.54;且土壤侵蚀强度和泥沙输移比分别与流域面积没有规律性的趋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泥沙连通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河流输沙量常被用于评估流域的土壤侵蚀程度,而流域出口监测的输沙量是把整个流域内部当作"黑箱"处理,这可能会忽视流域内的侵蚀热点区或由于泥沙淤积而造成的潜在风险区.泥沙连通性这一概念可用于理解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过程及其时空分布.针对国内泥沙连通性研究刚刚起步的现状,梳理了泥沙连通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含沙量分段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延河甘谷驿水文站控制区1965-2002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与以往以年代为基准期的分段方法不同,本研究根据河流含沙量距平累计值变化特征,把延河水沙变化过程划分为5个时段,并以含沙量持续较高的时段Ⅰ(1965-1971年)为基期,分析了各时段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以基期单位降水产沙量和产流量为参数,计算了各时段全年和汛期的计算输沙量和径流量。通过比较计算和实测的输沙量和径流量,分析了各时段人类活动对全年和汛期输沙量和径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含沙量距平累计值划分时段可以更好反映河流水沙变化特征:治理期人类活动平均减少年和汛期输沙量分别约50.3%和40.0%;而减少年和汛期径流量的幅度分别约为19.8%和34.2%。人类活动在时段Ⅱ(1971-1976年)和时段Ⅴ(1997-2001年)对水沙的影响较大,而在时段Ⅳ(1987-1996年)影响较小,且表现复杂。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河中游雨沙关系分析中普遍存在的研究区选择、基准期判定和降雨因子优选等问题,以黄河主要产沙区(河龙区间+北洛河、泾河中上游)为研究区域,以1957-1969年为基准期,对21个降雨因子与来沙量的关系及其相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站网密度、面雨量计算方法、特异点处理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7-8月降雨量为降雨因子,建立了雨沙关系式并应用于分析泥沙变化原因。2000-2015年降雨量对来沙量减少的影响程度由1957-1979年的85.3%减少到23.2%。人为活动对来沙量减少的影响程度由1957-1979年的14.7%提高到76.8%,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退耕还林还草(GFG)为主体的大规模坡面治理工程和以淤地坝为主体的沟道治理工程,大幅度提高了人为活动对来沙量减少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流域河流泥沙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分析表明:51年来,嫩江除1998年发生洪水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变化不大,第二松花江输沙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松花江干流输沙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松花江整个流域在1979年之前为下降趋势,1979年之后为上升趋势。松花江干流区域和第二松花江为主要的泥沙来源区,分别占整个松花江流域输沙量的72.1%和16.2%。通过对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量的分析,松花江流域输沙量负荷的变化与流域内重大历史事件、国家政策等人为活动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跃进"时期嫩江流域输沙量负荷显著增大,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各区段输沙量负荷都出现峰值,"文革"时期各区段输沙量负荷起伏变化比较大,改革开放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各区段输沙量负荷都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90年代自然灾害频发使输沙量负荷持续出现峰值,直至1999年退耕还林后输沙量负荷才有所下降,但此后输沙量负荷又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至今还没有一个有效获取流域侵蚀产沙量的方法,在分析悬移质泥沙与侵蚀泥沙之间的数量与粒配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却存在着难点,且主要表现在水文站数量不足与区域分布不均、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复杂与区域差异大、水文站输沙量观测记录起始时间不同步、及新技术应用存在时空条件的局限性。结合与侵蚀产沙和泥沙输移比相关的定性与定量指标,提出了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的方法,即"层次类剔法",来计算与评估流域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具体的操作过程是首先制作一幅流域地貌类型地块图,然后是逐类型、逐类型地块的侵蚀量计算和沟道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判断,最终获取流域不同地块的侵蚀强度和流域泥沙输移比。本研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监测点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解决流域的泥沙问题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渭河流域水沙问题突出,明显表现在径流量和泥沙量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河势恶化,同流量水位抬高,洪灾频发等,已经成为目前环境和灾害等研究的热点问题。渭河流域水沙问题的产生受降雨量减少、流域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和运行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水土保持作为解决水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减少泥沙的同时也会减少径流量,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讨论,而且已有学者明确提出在黄土高原地区需要提倡节水型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8.
相似性降水条件下北洛河水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是河流径流来源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通过选择相似降水年组比较河流水沙变化,可以更好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采用1954年到1996年北洛河状头水文站实测资料,根据年份差大于5年,年雨量差小于20 mm和汛期雨量差小于10 mm等三个指标确定了8个相似降水年组.通过比较相似性降水年组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分析了不同时间河流水沙变化特点;并通过组间比较初步探讨了北洛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与1980年相比,1996年除汛期径流量增加外,年径流量,年与汛期的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增加;在其他时段,输沙量在1970年代后期以前呈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汛期径流量有增加趋势,而年均和汛期含沙量均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