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某地毯厂原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废水水质、水量进行调研分析,在充分利用原有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同时利用厂区周围闲置场地的前提下,提出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结合低运行成本的生态塘和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进行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工艺经调试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BOD5、SS、色度均可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的一级标准,但氨氮排放浓度超标较为严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CoAl-LDH/Bi2MoO6复合光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工业废水中罗丹明B的去除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显微成像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CoAl-LDH/Bi2MoO6催化剂进行一系列表征,考察了不同的pH、掺杂量、H2O2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对RhB降解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6、H2O2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mol/L、投加量为0.6 g/L的条件下,质量比为1∶5的CoAl-LDH/Bi2MoO6表现出最优异的光催化芬顿活性,在60 min内对质量浓度为10 mg/L的RhB去除率达到97.8%,比单独的光催化体系和非均相芬顿体系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且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这说明光催化与芬顿技术之间存在协同效应,CoAl-LDH/Bi2  相似文献   
3.
基于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和磁翻板液位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将磁致伸缩传感器和磁翻板液位计组合,通过实验再将磁致伸缩和磁翻板装置共用一个磁浮子,并结合单片机缓和GSM技术实现了磁致伸缩-磁翻板一体化液位检测装置对强酸、强碱罐酸碱液位的非接触式测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MOSCEM-UA算法的水文模型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水文模型参数多目标自动优化过程,并以此来评估水文模型在率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异参同效性。采用集总式Hymod模型研究海河流域宽城水文站以上流域。在模型参数优化率定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模型参数有: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持水量空间分布指数,快、慢速流分水系数以及快、慢速流退水系数。采用了两个对立目标,通过MOSCEM-UA算法的多目标参数优化,可以得到多个目标空间的Pareto解集、径流预测区间和相对应的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机理包括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人工湿地能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质正源于其中的协同机制。影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植物、碳源、基质、溶解氧和微生物。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同时论述了影响人工湿地去污的主要因素,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黄淮海中东部地区的旱涝演变过程对于揭示其变化规律,实施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黄淮海中下游16 个代表站541 年的旱涝状态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获得不同旱涝状态发生的稳定概率、期望持续时间、重现时间、各旱涝状态转向干旱状态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旱涝事件1~3年的转移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长期以来总体上以偏旱和干旱多发为主;黄河流域中游具有干旱多发、连发特征,海河流域次之,淮河流域具有洪涝多发、连发的特征;唐山、保定、石家庄、天津、北京以及郑州存在干旱、洪涝连发特征,但总体上干旱重于洪涝;榆林、延安、临汾、太原、西安更易发生2 年以上的连旱,而洪涝不易连发;阜阳、蚌埠、菏泽和临沂易发洪涝和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7.
将模拟人工湿地装置分别设置3个进水口(上、中、下)和3个出水口(上、中、下),通过氯化钠NaCl脉冲示踪实验研究了这9种不同进出水口配置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分别计算出它们的水力效率,并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同一透明装置的染料示踪实验,获得其染料运移图像,并根据图像处理获得模拟人工湿地装置中水流运移轨迹和死区分布情况,从而对上述水力效率评价结果进行了直观验证。结果表明:下进上出的水力效率最高,下进下出的水力效率最低。进一步的图像分析表明,下进上出的死区最小,下进下出的死区最大。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的进出水口位置对其水力停留时间、死区等会产生关键影响,从而导致其水力效率的变化,进而可能通过影响水流中污染物和填料基质的接触过程而导致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王宇晖  窦银科 《机械管理开发》2009,24(6):108-109,112
以水文监测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线通信GPRS模块和单片机技术的智能数据处理终端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其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电路硬件设计框图、数据采集软件流程图;并提出了该数据处理终端在水文无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3种小波函数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汉江上游向家坪地区的降水径流模拟中,并将模拟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orlet小波函数的性能最优,在相同迭代次数下收敛较快,预测精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在污水脱氮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简述了目前研究中常用的3种湿地植物类型,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介绍了植物脱氮的主要机理,植物通过吸收利用、根系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实现氮的去除,指出不同植物由于生理特性不同,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同。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植物的脱氮效果,总结了人工湿地中植物的配置原则和影响植物脱氮的主要因素。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