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间隔插入旋流片管内周期性自旋流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比较了4种类型的旋流片及其不同旋流片间距的强化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旋流片间距Lp均在33d左右,旋流片强化传热的综合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旋转角α=180°及旋流角β=20.3°的旋流片、旋转角α=270°及旋流角β=20.3°的旋流片、旋转角α=180°及旋流角β=38.1°的旋流片、旋转角α=270°及旋流角β=38.1°的旋流片。  相似文献   
2.
裂齿矩形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裂齿矩形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中的裂齿矩形翅片的传热效率作了分析,并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裂齿矩形翅片间角度、翅片厚、长度、宽度及极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气体换热的场合下,当Re在某一范围时翅片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当板厚为5mm,翅片厚为3mm,翅片间夹角为45°~70°,Re为2×10~3~8×10~3,最佳翅片纵向间距与翅片长度和翅片厚度乘积的平方根的比为1.5~2.5,最佳翅片尺寸系数为3~5时,传热强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强化缩放管内湍流对流换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缩放管是管内外凹凸肋面对称的异形管 ,对管内外两侧轴向流体均有良好的传热强化作用 ,而且凹凸曲面光滑 ,尺度较大 ,不容易产生积垢 .Мигай ,ВК[1] 研究了 6种不同结构的缩放管中的传热和阻力规律 ,提出了缩放管的优化结构 .近年来 ,国内外对缩放通道中流体换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很多[2 ,3] ,强调如何准确描述这种典型有回流的椭圆形流动 ,但对其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邓先和提出将缩放管与空心环支撑结构相配合 ,在壳管式换热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5]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目前使用的缩放管强化传热效率不够高 ,经传热机理分…  相似文献   
4.
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换热器因各股流道流速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总传热量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壁温的条件下,当各流道流体流速不均匀程度达到4倍时,换热器的总传热量偏差在3%以内,而进出口压降将增加约23%。  相似文献   
5.
内插旋流片的管内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杨君  邓先和 《化工学报》2007,58(10):2455-2461
通过数值模拟,详细考察了光管内间隔插有旋转角为270.°、旋流角为38.1°旋流片的速度场与热流场的分布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协同,并对4种旋流片的场协同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样Reynolds数下,根据场协同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旋流片类型依次为270-38.1、180-38.1、270-20.3、180-20.3,且与传热性能高低排列是一致的。通过改善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的协同程度是提高换热性能的一个有效手段,且内插旋流片能有效地改善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的协同程度从而提高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和板棒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原理,对主要传热元件-圆柱肋棒的传热效率做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在传热效率恒定的条件下,肋棒的长径比与传热操作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L,直径d与板厚δ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板棒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3-硝基苯并蒽酮(3-NBA)是一种极强的直接致突变和致癌物,多种动物试验以及人体细胞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致突变能力。环境中的3-NBA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大气光氧化反应,其在大气中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富集目标组分,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可建立大气中3-硝基苯并蒽酮的检测方法,仪器检测限为13.7 pg,方法检测限为1.9 pg.m-3。方法回收率为88.52%,目标化合物回收率为78.2%。该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精度高,可用于实验室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8.
沟槽面管道湍流减阻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标准κ-ε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两种沟槽面管道湍流减阻性能,包括不同的沟槽深度、沟槽间距以及零压梯度和逆压梯度的阻力性能,获得最大11%的减阻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探讨了沟槽面的减阻机理,分析结果与沟槽面平板湍流减阻的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9.
粗糙肋面上湍流热量传递中场协同关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邓先和  王杨君 《化工学报》2003,54(8):1055-1058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将湍流流动的传热分为传热层流底层和湍流层,来考察传热层流底层中温度梯度矢量与速度夹角对湍流流动换热的影响,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湍流条件下粗糙肋面的传热强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曲流河发育,为了精确和高效挖潜剩余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构型。在海域稀井网条件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及水平井资料,采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对曲流河储层复合曲流带S砂体进行解释追踪,然后进行单一曲流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河道内部点坝,对侧积体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认为:S砂体发育4条单一曲流带,单河道宽度为200~1 000 m,点坝跨度为180~770 m;侧积层倾向为废弃河道方向,侧积层倾角为4~14°,侧积体水平间距为40~70 m,侧积体水平宽度为50~110 m,侧积层水平宽度为2~14 m,侧积层厚度为0.1~0.9 m。用实钻水平井资料对表征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此次研究结果较前人的经验公式计算更为精准,可为后期油田高效开发剩余油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