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水利工程   2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厂房围岩变形对岩壁吊车梁结构体系有很大影响。结合围岩变形情况,对岩壁吊车梁承载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更新思路,按照新奥法原理,结合施工方案优化,改进岩壁吊车梁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华南的能源资源及电力供应概况华南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面积45.2万平方公里,人口10126万人。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煤炭、油母页岩,油气资源尚在勘探中。已探明的能源资源折算成标准煤,可利用的总量为63亿吨,其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下水电站厂房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兴建的水电站,除了通常采用的地面厂房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也因地制宜建成了一些特殊形式的厂房,如溢流厂房、坝内厂房和地下厂房等。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地下厂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地下水电站有26座(见附表),装机容量总和约300万千瓦。通过工程实践,在地下  相似文献   
4.
自溃坝式非常溢洪道的建设已有30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家都采用过这种形式的溢洪道。我国在1975年河南大水以后的水库安全加固中,也有不少工程采用。自溃坝式非常溢洪道与其他形式非常溢洪道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是利用水冲速溃坝挡水的,它是一种既能可靠挡水、必要时又能迅速将其冲溃行洪的土石坝,目前采用的有斜墙、  相似文献   
5.
在共產党的正确領導和苏联?业娜瘸腊镏?經过5年來的緊張施工,另一个由我國技術人員進行勘测、設計和施工,並以我國自己制造的設备裝备起來的古田水电站,已經在1956年3月1日完成了第一期建設工程,正式發电並向福州送电了。今后福州、南平地区的工业和照明用电以及福州以东長乐縣蓮柄港  相似文献   
6.
珠江干流西江上中游河段红水河,自南盘江黄泥河口至黔江大藤峡,是水力资源是集中的河段,红水河梯级开发,不仅有巨大的发电效益,而且还担负着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调控制上游洪水的重任;红河河还是沟通流域东、西部的水运通道之一。加快红水河水利水电开发,交赤新世纪珠江流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保障新世纪珠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促进流域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龙滩水电站、水藤峡水利枢纽为红水河综合开发的两个战略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对今后珠江流域水利建设发展有重大作用。根据参加部分咨询工作的体会,分析形势,就规划指导思想、流域防洪、水资源保护、航运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珠江流域片水利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防洪体系建设成绩巨大,堤防建设卓有成效,但标准低,隐患多,控制性工程建设滞后,洪水威胁依然严重;水土保持初见成效,但进展缓慢,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水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已引起重视,但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艰巨;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良好,中小水电发展较快但大型骨干电站开发不力,缺少调节能力,影响供电质量;水运条件优越,航道建设成就显著,但尚肌大力推动流域航道网  相似文献   
9.
地下厂房围岩变形对岩锚吊车梁结构体系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围岩变形情况对岩锚吊车梁承载机理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提出必须更新思路,按照新奥法原理,结合施工方案优化,改进岩锚吊车梁设计的建议。目前普遍应用的刚性块体平衡法基本符合实际,但有待改进。还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深入探讨岩锚吊车梁结构体系的承载机理,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珠江干流西江上中游河段红水河,自南盘江黄泥河口至黔江大藤峡,是水力资源最集中的河段,红水河梯级开发,不仅有巨大的发电效益,而且还担负着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调蓄控制上游洪水的重任;红水河还是沟通流域东、西部的水运通道之一.加快红水河水利水电开发,将为新世纪珠江流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保障新世纪珠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促进流域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龙滩水电站、大藤峡水利枢纽为红水河综合开发的两个战略性工程,应尽早动工兴建.应大力推进红水河开发,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实现珠江流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