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0篇
水利工程   3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益系数(权重)是多目标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检验结果依赖权重的敏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以南水北调受水区为例,建立了基于权益系数敏感性的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提出以权益系数的最小变化量衡量参数变化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实例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实用,克服了模型求解时多目标向单目标转化过程中水量配置的结果与实际脱节的缺点,对区域水资源优化决策、协调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地理、水气象和水土流失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遥感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遥感和GPS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今后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应用遥感技术和GPS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压力-效应响应机制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域为基底,从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响应的非线性的动力学特征,及各环境要素的协同效应出发,根据各环境要素时空的不确定性,分析了要素间的协同作用过程,从非污染生态角度和系统非线性累积效应出发,探讨复合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从其功能、结构及其适应性方面分析了流域水资源梯级开发对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累积环境影响,得出有益于维护流域开发系统完整性与再生产能力,协调流域环境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识别方式,建立了基于城市河流复合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体系,探讨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适用模式,恢复和维持城市河流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保证城市河流资源、景观、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两种SPEI序列的淮河流域干湿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和Hargreaves-Samani两种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得到了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研究了1960—2016年淮河流域干湿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两种SPEI序列对相关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SPEI序列均显示流域呈变湿趋势,温度距平值与SPEI负相关,与潜在蒸散发距平值正相关;空间上,流域西北和东部地区呈显著变湿趋势,中部地区为不显著变干趋势; SPEI去趋势后,流域的干湿变化斜率减小,去趋势过程不改变SPEI的趋势变化分布,只影响流域的干湿变化幅度;气象要素的趋势变化可影响流域干湿变化趋势和干湿等级,淮河流域干湿变化影响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温度、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投影寻踪的湖泊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介绍其主要的4个步骤:1筛选能够反映湖泊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2建立评价标准;3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各指标权重;4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湖泊健康等级,将此模型应用于洪泽湖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健康状态处于微病态状态,TN、TP含量过高是影响洪泽湖健康的主要原因;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评价结果符合湖泊实际生态健康状况;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生态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淮河中上游1960~2016年日降水、日平均气温数据和1969~2013年洪泽湖实测出入湖流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及R/S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水文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资源优化分配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优化分配和调度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问题,目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是以最小费用为目标,建立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但在多变量多参数约束的条件下,优化调度模型往往求解困难,甚至无解。以渠道土石方调配为例子,研究基于南水北调山东段100多公里的渠道土石方优化调度系统,提出了一个基于最近距离优先的土石方优化调度算法,该算法通过搜索所有相同最近的分段进行土石方调度,以实现最小费用优先的目标。最后通过实例论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相关类似的资源优化调度和分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保证地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探讨不同降水频率下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风险变化,结合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影响因子,建立了包括洪涝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综合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洪泽湖以上的淮河中上游区域洪涝风险的定量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多发于淮河中上游干流蓄洪区,中高风险区集中分布在流域中部,低风险区分布在流域北部及北部偏西。随着降水频率的增加(12.5%~62.5%),最大日降水量在东部逐渐降低,西南部呈现增加趋势,其高值区由南向北移动;由于脆弱性和暴露性的影响加强,不同降水频率综合风险区划变化表现为风险高值区面积占比先降低后增加,由5.1%减至2.8%又增至15.1%,风险中低值区逐渐转变为中高值区,中低值区面积占比由34.8%减至22.6%,中高值区由28.1%增至35.6%;总体呈现"东部遇水小灾,西部及南部高值区遇涝大灾,北部及北部偏西较安全"的空间分布变化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的暴雨洪涝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极端降水事件变率增强,洞庭湖流域频繁的极端洪旱事件严重威胁了地区人水和谐。基于洞庭湖流域28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RClim Dex模型定义阈值来识别极端降水事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组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由EEMD方法分解得到的各类极端降水指数的3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分别表现出3~6a、8~15a和21~27a的准周期。结果表明: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频次峰值出现在6月,4-10月份极端降水频次之和占全年的82.7%,南岳和安化为极端降水高发带。洞庭湖流域除持续湿润日数CWD略有减小外,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表现出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该流域东南部受山区地形地貌的影响,极端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安全预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