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水利工程   2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特征理论和带一阶导数的三节点插值法则,提出三类新的高精度格式用于模拟纯对流问题。结合文献(1)的算子分裂格式,可用于解热,质污染传输过程的对流扩散反应方程。对典型实例的分析计算表明:算法经济有效,并用于求解热,质污染传输过程的对流扩散反应方程。对典型实例的分析计算表明:算法经济有效,并可抑制对流占优时的严重数值耗散等非物理效应。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利用一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和剖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的往复流。异重流及回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加客水的方案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船闸下游加入一定的客水可以削弱引航道内的水位波动,减少泥沙淤积,改善通航条件。所得结果不仅有助于解决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的水流泥沙问题,而且对其他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的引航道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均匀沙分级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对非均匀沙起动机理作了分析,提出适合非均匀沙分级起动的判别标准,运用概率论与力学结合的方法,对起动颗粒的作用力臂进行随机分析,导出考虑非均匀沙隐暴效应的起动概率表达式,藉此建立非均匀沙第k粒级的起动公式,在水槽中对天然水徊颜色沙进行分级起动试验,据以确定隐暴系数,从而获得与均匀沙兼容的起动切应力和起动流速公式。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50年黄河泥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鉴衡 《人民黄河》2000,22(1):18-21
黄河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和治理难度为世界之最,泥沙问题是治黄的症结所在,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治理开发受到空前的重视,黄河泥沙的研究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泥沙的来源和特性,三门峡等水库泥沙问题,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基本规律,动床河工模型试验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以及黄河下游引黄淤背理论和实践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泥沙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指出“拦,排,放,调,挖”作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悬河现状与治理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进入黄河下游的沙量远大于能输入深海的沙量,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的整体淤积是不可避免的。增加河道水流挟沙能力只能推迟河道淤积的到来,从长远看,并不能使河道由淤转冲,因此,控制河床抬升的治河原则,主要并不是提高河道水流挟沙能力,而是减少来沙量,增大落淤面积,并使淤积物各得其所,以尽量减少其对壅高上游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但其中不少河流,由于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的侵蚀、输移及沉积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不少问题.不仅挟沙居世界诸河之冠的黄河泥沙问题十分严重,即使挟沙较少的南方河流,也有程度不同的泥沙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产建设的需要,水利水电部门为解决我国河流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工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所倡导的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各级领导、专家和全国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下,今天开幕了,这个会议筹备了两年左右的时间,首先是,泥沙专业委员会应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加强泥沙基本理论的要求,经长时间酝酿,建立了“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由我们的老前辈严恺教授任主任,日常工作由泥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关于扩散理论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悬浮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江、黄河水文站的野外资料对悬浮指标,亦即悬移质分布公式中的指数Z进行了研究。发现观测到的指数Z_1与理论指数Z相比,对于大的指数值较小,而对于小的指数值则较大。后一现象可能用絮凝影响使细颗粒沉速增加来解释。提出了确定Z_1与Z关系的实用公式及计算Z中各物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1957年10月在列宁格勒召开了全苏第三次水文会议,大会在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全体会议以后分为9组同时进行。流体力学与河床演变为其中一组。在这一组内共报告并讨论了50余篇科学论文。提出报告的人有这一方面的知名学者,也有刚从事这一方面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参加小组的人数一般约五六十余人,多至一百余人。分组会议共进行6天,由全苏科学院通讯院士主持。前五天每天要宣读并讨论十余篇论文,每篇论文宣读时间为20至30分钟。最后一天专门用作准备决议和讨论及通过决议,除分组会议外,在大会开始时的全体会议上曾由作了一篇比较全面性的报告,题为“与整治河流有关的河床变形的研究与计算”。在大会结束时的全体会议上由宣读了小组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